孟濤
摘要:區內出露基巖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少量斜長角閃巖和磁鐵石英巖,根據本次采集的巖礦物性標本測試成果結合區域巖石磁性統計結果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屬微磁或弱磁性巖石,磁鐵石英巖具有較高的磁性,與圍巖磁性差異明顯,采用磁測方法在本區尋找鐵礦效果較好。
關鍵詞:通達礦區;磁鐵礦;地質特征
礦區位于燕山山脈中段南麓,屬低山丘陵區,海拔標高200~280m,相對高差80m,當地侵蝕基準面標高190m,區內溝谷發育。
1、礦區地質特征
區內出露地層較為簡單,主要為太古界遷西群三屯營組和第四系沖洪積、殘坡積物。主要分布于礦區西部,巖性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及磁鐵石英巖等。地層總體走向北西,傾向南西,傾角60°~75°,磁鐵石英巖礦體呈透鏡狀產于其中。
2、地球物理特征
區內出露基巖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少量斜長角閃巖和磁鐵石英巖,根據本次采集的巖礦物性標本測試成果結合區域巖石磁性統計結果(見下表1)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屬微磁或弱磁性巖石,磁鐵石英巖具有較高的磁性,與圍巖磁性差異明顯,采用磁測方法在本區尋找鐵礦效果較好。
本次地磁工作在測區范圍內圈定一個北西向異常帶,該異常帶由數個相互平行的走向北西~南東的條帶異常組成,其中規模較大異常ΔT極大值超過10000 nT。從異常的形態特征分析,異常帶由多條北西向平行板狀薄層礦體引起,礦體沿走向連續性較差,推測單個礦體厚度一般不超過5m,礦體傾向西,延深最大不超過200m。由于測區范圍較小,個別異常未封閉(見下圖)。
3、礦體地質特征
3.1 礦體特征
工作區內鐵礦體主要呈似層狀,大致平行產出,礦體往往集中分布,構成主要含鐵礦帶。區內主要有三個含鐵礦帶,分別位于礦區北部、中部和東南部。總體呈近南北走向,斷續延長約1.5km,向北逐漸尖滅。
各礦帶一般由1-2條主礦體組成。礦帶之外,零星分布一些薄層磁鐵石英巖,大多規模很小,未能構成工業礦體。
3.2 礦石質量
3.2.1礦石礦物成分、結構構造
礦石呈灰黑色,中~細粒變晶結構,似條紋狀、條帶狀構造,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及少量赤鐵礦和微量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角閃石,斜長石和黑云母。磁鐵礦一般呈它形粒狀,集合體呈似條紋-條帶狀定向排列,粒度0.25-1mm,少量呈半自形粒狀鑲嵌于石英顆粒之間,含量30-35%;脈石礦物石英一般呈他形不規則狀;輝石、角閃石常與磁鐵礦交織在一起,含量不超過5%。
3.2.2礦石化學成分
從礦石化學全分析結果可知,礦石化學成分主要為SiO2(40.25%~43.25%)、Al2O3(4.12%~4.38%)、FeO(12.72%~13.59%)、Fe2O3(46.33%~48.83%)。
3.2.3礦石的有益有害組分及其變化
從礦石組合分析樣品的分析結果、光譜半定量全分析可知,礦石主要有用組分為Fe3O4;有害組分S含量0.20%~0.32%,P含量0.04%~0.05%,其有害組分含量較低,未見可利用的伴生有益組分。
3.3 礦石類型和品級
3.3.1礦石類型
根據本區礦石的礦物組合及結構構造特征,其礦石自然類型為條紋狀-條帶狀磁鐵石英巖型,工業類型為需選鐵礦石。
根據鐵物相分析結果,礦石中鐵礦物主要為mFe,次之為oFe、sfFe及少量cFe、siFe。oFe含量在2.16%-2.68%,oFe占有率7.11%。氧化礦大部分集中在構造帶附近,但為數不多,絕大多數為原生礦。
3.3.2礦石品級
根據確定的工業指標,塊段加權平均品位mFe≥20%的圈定為工業礦石,塊段加權平均品位15%≤mFe<20%的圈定為低品位礦,經計算本區以工業礦石為主,低品位礦在空間分布上無一定規律。
3.4 礦體圍巖和夾石
本區各礦體頂底板圍巖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含磁鐵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后者為礦體的近礦圍巖,灰黑色,中-粗粒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
礦體內局部見有少量夾石,主要為含磁鐵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規模大小不等,且不穩定,分布于礦體的不同部位。大部分夾石小于剔除厚度,對礦體造成了一定的貧化。
3.5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本礦床礦石自然類型為似條紋狀、片麻狀磁鐵石英巖型。礦體呈似層狀。礦石具柱粒狀變晶結構,似片麻狀構造,受變質作用改造明顯。礦床成因為受變質沉積鐵礦床。其特點為:
1.礦床賦存于變質巖系中,礦體呈似層狀產出與圍巖產狀基本一致;
2.礦石以磁性石英巖為主具有明顯的似條紋狀、片麻狀構造和變晶結構,與圍巖具有明顯的物性差異。
3.找礦標志以航磁和地磁異常為主要標志。
4、結論
認識查明了礦體分布情況,礦體規模、形態、產狀、和礦石質量。基本查清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和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對礦床開發的經濟意義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