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啟勇
摘要:貴州省盤縣地區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西部,首先,我們對該地區的基本地質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結合礦產的特征以及地質可能會需要的基本情況,可以更加快速準確的找到礦區的基本位置。由于區域性北東向彌勒—師宗深斷裂、東西向個舊—賓陽深斷裂、北西向南丹—昆侖關深斷裂構成了貴州省盤縣金礦富集區被叫做“金三角”。本文為了更好的對貴州省盤縣地區金礦分布特點進行分析,為找礦提供了更多好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貴州省盤縣地區;金礦地質特征;找礦遠景;建議與方法
前言
貴州省盤縣地區本身由于該地區地質結構特征,以及該地區的長期氣候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經過千百萬年的積累和沉淀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金礦。該區域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有泥盆系、石灰系、二疊系、三疊系等。這些巖層的巖性主要為碳酸鹽巖和碎屑巖。這些地質結構中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而且蘊含的礦產不但總量豐富,而且種類繁多。但是,為了更好的找準礦產所在的位置及其評估礦產總量的大小,還需要對貴州省盤縣地區金礦地質特征進行詳細分析,并且,最好還應該為未來做好相關評估。
1.金礦形成的條件
貴州省盤縣地區位于滇黔桂“金三角”的北西部,該地區屬于區域性的北東向彌勒—師宗深斷裂,東西向個舊—賓陽深斷裂,北西向南丹—昆侖關深斷裂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夾塊,從而構成了滇黔桂金礦礦集區,區內礦床成片成帶集中采出,除此之外,該地區礦床類型非常豐富。這一片區域主要位于揚子淮地臺黔北臺隆六盤水斷陷普安山字型構造西反射弧與彌勒—師宗深大斷裂帶結合部;蓮花山背斜南東冀北東向強構造變形區,區域上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分部。該區內的巖漿巖以峨眉山玄武巖分布廣泛。在這一片地區已經發現了,并且已經開始開發的金礦主要有:紅巖洞、砂鍋廠、沙場等等。
2.金礦地區的地質特征
首先,尋找金礦遠景區出露地層主要為石炭系黃龍組和馬平組、二疊系梁山組—龍潭組、三疊系飛仙組—關嶺組以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各地層單位巖性由老到新可以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黃龍組:灰、淺灰色厚層塊狀生物屑泥晶灰巖夾亮晶晶顆?;規r以及少量的白云巖;第二,梁山組,灰黃色頁巖、粉砂質粘土巖夾中層狀石英砂巖。與下伏馬平組假整合接觸;第三,馬平組,灰、淺灰色夾青灰色厚層塊狀生物屑泥晶灰巖。
其次,地質的構造。貴州省盤縣地區內的巖層傾角大多是處于15到30之間,有局部區域是在50到60度之間,并且,該構造的區域的形跡是以西北向為主的,其次是近南北向。這一地區主要是褶皺構造為背斜及其派生的次級從屬褶皺,其區內長為19千米,軸向為330到350度,軸跡被斷層切割成為三段,核部出露最老的地層是石炭系黃龍組,南西冀巖層傾角為10到15度,北東冀巖層傾角15到30度,樞紐向兩端傾伏,為一中常背斜,沿該背斜具不同程度的硅化、黃鐵礦化和金礦化,是區內重要的金礦控礦構造。區內斷裂構造相對發育,以北西向大石洞斷層規模最大,區內延長20千米,與小竹菁背斜接近平行展布并且最后會破壞這個背斜,成為一個向南西運動的逆斷層,在這個斷層的北西段有強硅化和重晶石化,可能為區內金礦導礦構造。然而,其他的礦層的規模相對來說是規模較為弱小的,大多數是走向近南北或者是北西方向的正斷層,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垂直的小竹菁背斜軸,常發育一組規模不大的張紐性斷裂,沿著這些斷裂礦化蝕變較為發育,是這一地區金礦儲礦構造。
再次,該區域的蝕變特征。一般來說,遠景區的蝕變類型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重晶石化。在這些蝕變類型中,其中硅化蝕變是最為強烈的。硅化和黃鐵礦化這兩種蝕變主要會受到小竹菁背斜的控制,而且還會沿著背斜軸斷續發育,在每一處硅化和黃礦化蝕變帶均受到了垂直小菁背斜核軸張扭性節理控制。通常來說,這都是由背斜的軸部在逐漸向兩翼,礦化蝕變會慢慢逐漸減弱并且會走向消失。重晶石化微弱,僅僅見于大石洞斷裂。硅化巖石由于長期風化剝蝕,并且已經大多數都是呈現疏松狀的第四系殘破積物,但是原生的新鮮的硅化巖石是隨處可見的。通常取其中的硅化巖石在顯微鏡等儀器中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硅化巖石至少經歷了兩次硅化作用以上。在規劃作用較強烈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巖石是不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僅僅是有一些樣品可見殘留海相生物碎屑和碳酸鹽殘塊,所以可以這樣認為硅化巖原巖是碳酸鹽巖。
最后,地球化學異常特征。找礦區通常都會有一些異常,尤其是金礦區。所以在進行金礦勘查的過程重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金和許多金屬都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找礦區域在比例方面會出現一些異常,可能會受到其他有關金屬的影響。
3.找礦相關建議和措施
第一,要準確的找到、認清找礦的標志。二疊紀地層以及沿著小竹菁背斜軸核特別是垂直的小菁背斜核軸的張扭性斷層,這是最主要的構造的找礦標志,硅化、黃鐵礦化直接找礦標志。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金地球化學區域異常特別是域異常中的金異常濃集中心也是尋找金礦的主要標志。
第二,滇黔桂金礦床集中地區,是我國最為重要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形成區域之一。金礦控礦構造主要為穹狀背斜、短軸背斜軸部、斷裂破碎地帶、古侵蝕面,賦礦地層從泥盆系到中三疊系統。然而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型金礦床和大型金礦床集中主要富集在二疊紀和三疊紀地層,這主要可以從峨眉地幔柱的活動密切相關。微細浸染型的金礦的風化堆積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土型金礦。消洞哨地區位于滇黔桂金礦床集中區域內。并且現在我們知道的賦礦地層、控礦構造、礦床地質特征和滇黔桂礦床集中地區的中、大型金礦床是可比的,度具有較好的條件。
結論:對貴州省盤縣區域進行金礦地質特征進行分析及找礦遠景研究是很有必要,且很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 王鳳林,趙萍,何財富,王飛,高會文. 青海坑得弄舍金多金屬礦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J]. 礦產勘查. 2011(05)
[2] 李偉成,馬文虎,王賢孝. 青海省格爾木市西藏大溝地區金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4(06)
[3] 楊鋒,劉連登,陳國華,劉國松,孫海新,姜文峰,王善功. 平度1號脈金礦晚期疊加成礦初探[J]. 黃金.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