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銜稱謂語是漢語社會稱謂語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類型多種多樣。職銜稱謂語主要表現人的職業職務,以及他這一職務在社會關系中的所處的地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等級關系,同時也反映出人們的社會職業或其所處的社會身份、社會地位。
關鍵詞:職銜稱謂語;職業;頭銜;得體
職銜稱謂語主要表現人的職業職務,以及他這一職務在社會關系中的所處的地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職業和地位。職銜稱謂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職業性稱謂語,一個是頭銜性稱謂語。
(一)職業性稱謂語
職業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得合理報酬,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是人們從事社會勞動的形式,伴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而出現,并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穩定發展而形成人們賴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職業性稱謂語就是人們以對方的職業來稱呼對方的方式,它是對稱謂語所涉及到的范圍及其對象而劃分出的一種稱謂語形式。職業性稱謂語多用來指社會地位較高或有特殊技術才能的人,如“醫生、教師、律師、裁縫、水手”等,在這些稱謂里,有的是因為對方社會地位高而用其職業來稱呼,以此來表示尊重,如“醫生、教師”;有的是因其有特殊能力、專業特長來稱呼,如“裁縫”。
根據人們所處的不同行業,可將職業稱謂語進行劃分,包括有:工人、農民、牧民、獵人、白領、士兵、知識分子等領域。而根據人們的具體的職業來劃分其稱謂形式有多種形式,例如:
1.以“員”為后綴的稱謂語,即“-員”形式,如:特派員、服務員、炊事員、救護員、乘務員、演員、翻譯員、教員、飛行員、教練員、宇航員、運動員、檢查員、飼養員、接待員等;
2.以“師”為后綴的稱謂語,即“-師”形式,如:工程師、廚師、教師、老師、律師、禪師、國師、魔術師、會計師、琴師、樂師、巫師等;
3.以“匠”為后綴的稱謂語,即“-匠”形式,如:木匠、鐵匠、瓦匠、鞋匠、畫匠、鎖匠、花匠、石匠、竹匠、皮匠、針匠、銀匠、泥水匠、文匠等;
4.以“家”為后綴的稱謂語,即“-家”形式,如:作家、科學家、畫家、漁家、藝術家等;
5.以“工”為后綴的稱謂語,即“-工”形式,如:臨時工、鐘點工、木工、礦工、護工、瓦工、漆工、機工、零工、童工、教職工等;
6.以“手”為后綴的稱謂語,即“-手”形式,如:水手、歌手、號手、弓箭手、旗手等。
此外,還有很多職業性稱謂形式,諸如:護士、記者、警察、裁縫、保姆、醫生、會計、秘書、助理、導游、編輯、大夫、經理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心態的變化,還出現了諸如“CEO、經紀人、總管、播客、DJ、村官、模特”等一批新的職業性稱謂語。
(二)頭銜性稱謂語
頭銜就是指附著在一個人名中,用以表達對此人物的尊敬或用以標志此人物所具備的某種身份、地位、專業或學術資格等職稱等級。頭銜性稱謂語就是按照一個人的職務、職稱、頭銜、學銜等身份來稱呼對方的稱謂語形式。頭銜性稱謂語也可以劃分幾個小類:
1.官銜類的稱謂語:一般而言,所謂官銜稱謂語就是我們根據一個身為官員的人所處官職的級別或其所任官職名稱來稱呼他的一種稱謂語,如:市長、書記、總理、主席等。可以以對方的職務相稱呼,以表示身份有別,同時也有一定的敬意包含在內,如“張市長、李總理”等,在“市長”前面可加姓也可不加,有時也可以連名帶姓再加上官職稱謂構成復合稱謂語,如“李克強總理”。
古代官銜稱謂語有的是表示真正的官職地位的,如“巡撫、縣令、知府、丞相”等,這些都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官銜稱謂;而還有一些如“員外”等的稱呼只是表示對方有地位有聲望而并不是具有一定的官職的一類稱謂語。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官銜稱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現代漢語中的官銜稱謂語包括有:主席、總統、首相、省長、州長、市長、縣長、鄉長、隊長、部長、局長、處長、科長、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書記、主任、所長、館長、廠長、機長、船長、場長等。
2.軍銜類的稱謂語:軍銜稱謂語多用于軍隊中,一般稱呼在軍隊的對方時,使用其軍銜等級來稱呼他(她),這一類比較專業,只要熟悉便不會稱呼錯誤。軍銜稱謂語大致有以下類型:
(1)按照現行的軍官軍銜可分為三個等級:
①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②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③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2)軍官軍銜按照規定的劃分:
①軍事、政治、后勤軍官: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②專業技術軍官: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除以上稱謂語形式之外,還有“元帥、將軍、司令”等稱謂。
3.職稱類的稱謂語:職稱也稱專業技術資格,是對技術人員專業崗位職務的稱呼。職稱是對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的承認,反映一個人的專業技術或學術水平的等級。對于有職稱的人來說,工作中一般以其職稱形式來稱呼,稱呼時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也可在其職稱前面加上姓或名或姓名形式。在高校中,對于教學人員或科研工作者,一般稱“教授、副教授”等,而“助教、講師”等形式則不常用。職稱稱謂語主要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助研、工程”等。
4.學位類的稱謂語:學位是標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種,但是一般在稱謂語中,只使用博士,而學士和碩士兩個則不怎么做稱謂語來使用。
職銜稱謂語是社會稱謂語乃至漢語稱謂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漢民族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漢語職銜稱謂語反映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等級觀念,有其內在的深層文化蘊義,只有對其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夠使得在交際中稱呼得體,符合話語交際得體性原則。
參考文獻
[1]崔希亮. 現代漢語稱謂系統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2).
[2]楊德峰.漢語與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丁安儀.當代中國社會關系稱謂[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6).
[4]楊雅琴.現代漢語新職業稱謂語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9.
作者簡介:元克毅,遼寧大學文學院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