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驍
歷史的出論總是在不斷地向前推進,各種事物也始終處于推陳出新的狀態。正當現代主義運動在各領域贏得全面勝利的同時,新的變革、新的挑戰也由此孕育。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飛速地發展,使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社會財富的極大豐富,使大眾消費的對象不再局限于現代主義的原則,這時,后現代主義思潮誕生了。后現代主義還存在于藝術、美學、文學等意識形態的很多領域之中。它是以否定并超越西方近現代主流文化理論為基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作為其基本特征,是西方社會在經濟、政治以及科學技術狀況觀念上的一種反映。多年來,這一思潮的影響急速擴展。
工藝美術則是一種美化生活用品及環境的一種造型藝術。它的特點是通過物質生產與美的創造相結合,以實用和人性化作為其主要目的,并具有一定的審美性。也是一種與實用相結合并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工藝品,它具備物質產品性和審美性的雙重性質。藝美術是造型藝術之一。它是制造出來的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美術已不局限于手工藝,而是與機器工業,甚至與大工業相結合,把實用品藝術化,或藝術品實用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下,工藝美術是材料和工藝共同創造的一種人工造物的統稱。它是為滿足人們自己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傳統文化藝術的一部分,并濃縮民族文化,取其精華,形象表現了民族文化,使其理想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同時它也是歷代偉大勞動人民智慧與創造的結晶。其種類多種多樣,技術精湛令人贊嘆不已。
我國民間的工藝美術是辛勤的勞動人民在適應生活及審美情趣的基礎上,通過取材,以手工創作制成工藝美術品,最直接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藝術的特點。它生動質樸,具備鮮明的民族情感,以其獨特的藝術技藝和強烈的藝術創作感染華夏文化。工藝美術在后現代藝術時期快速發展起來。隨著工業化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并提高生活質量便成為工藝美術的時代主題。以前極具觀賞性的傳統工藝在其生產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了。于是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包裝設計和產品設計等現代工藝受到很高的重視,成為現代工藝美術的主流設計。在這一時期,如果人們及時調整戰略,將市場重心轉向國內,那么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就不會陷入被動。令人遺憾的是,我們還是沒能朝著這個方向去做出改變并努力調整,卻依然將重心放在海外市場。這使得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產業缺乏創新和新穎的設計題材,沒能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束縛。隨著物質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追求精神生活的質量也越來越高。但國內的工藝美術設計及其創新理念依然落后于形勢的發展。當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長久以來存在的千篇一律的創作題材和繁瑣的技藝,早已不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審美共鳴了。
后現代藝術時期的中國工藝美術思潮正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傳統工藝失去主流地位的時候,仍然繼承了往日的優秀傳統,保證其一貫的美學特征。在工業文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工藝美術,反映新時代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內涵,通過簡明純樸的創作,建立起一種嶄新的審美樣式和審美風范。不僅巧妙地構成了周圍的生活環境,也不斷影響并積極改變著人們的內心世界。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文化領域進入后現代主義時期,傳統工藝美術行業不再保持原有的速度與規模,而是以更靈活、多樣的形式與市場流通領域進行溝通與銜接,重新組合并整頓了其生產模式,極大改變了原有手工業的特點,對新型模式進行了重新探索。民間工藝美術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民間美術的探討與研究在多種學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了跨學科的發展。在20世紀末的文化回顧中,工藝美術領域扮演了一個文化使者的角色。通過對工藝美術行業的認識和對其知識的進一步了解,使人們更能從中感受到我國歷代人民創造的偉大藝術的光輝,并能體會出各歷史時期此行業的藝術特色和風格,了解一些古代藝人獨特的設計思路和創作手法,使我們從中能得到一些借鑒和啟發,為之受益匪淺,并向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