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芳 李君麗 楊碧秀
陸艷芳:女,本科,主管護師,副護士長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具有留置時間長、操作快速方便,維護簡單、經濟,不限制臂部及其他日常活動,并發癥少等優點,已在臨床廣泛使用[1]。也是目前最常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的靜脈輸液方法,既可保證化療過程的順利完成,又可避免化療藥物外滲引起局部組織疼痛甚至破潰壞死等。但PICC 置管后導管常反復摩擦靜脈壁,導致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從而影響導管的使用效果及使用時間,嚴重時可導致非計劃性拔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2]。為探尋一種預防PICC 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的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我科PICC 置管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濕敷聯合微波理療照射以預防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4 例,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置管部位皮膚病,因藥物外滲發生靜脈炎,置管局部有癌細胞擴散。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26~68 歲,平均(50.76 ±8.49)歲;鼻咽癌17 例,結腸癌10 例,乳腺癌8 例,淋巴瘤7 例;穿刺部位:貴要靜脈32 例,正中靜脈8 例,頭靜脈2 例;留置時間90~148 d,平均(110.7 ±15.11)d。對照組男20 例,女22 例;年齡30~65歲,平均(50.12 ±7.98)歲;鼻咽癌20 例,結腸癌11 例,乳腺癌6 例,淋巴瘤5 例;穿刺部位:貴要靜脈28 例,正中靜脈10 例,頭靜脈4 例;留置時間101~152 d,平均(112.9 ±15.57)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置管靜脈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選用三向瓣膜式PICC 4 Fr 導管,固定膠貼IV3000 透明敷料,接頭為Q-SyteTM 分隔膜無針密閉式輸液接頭。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置管后除給予一般常規護理外,觀察組置管后第1 天開始在穿刺點上方8 cm 處將2~3 層紗布浸入大約6 ml 地塞米松注射液中,紗布浸濕以不滴水為宜,外包保鮮膜,同時使用微波理療照射每天2 次,30 min,2 次微波照射間隔時間為8 h,連續3 d。微波理療照射采用KJ -6200B 微波治療儀,治療儀探頭距離濕敷紗布5~10 cm,照射功率為15~20 W,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宜。在理療過程中護士要經常詢問患者的感受,以防局部灼傷。照射結束后地塞米松注射液繼續濕敷,于當日第2 次微波理療照射結束后去除。對照組置管后第1 天開始在穿刺點上方8 cm 處微波理療照射每天2 次,照射功率及時間同觀察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程度,采用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靜脈炎程度判斷標準[3]:0 級,無臨床癥狀;Ⅰ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Ⅱ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數據資料制成表格,每天由研究者在固定時間觀察1 次并傾聽患者主訴,記錄置管當日至7 d 靜脈炎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統計學軟件,兩組患者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程度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程度比較(例)
PICC 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極大減輕了腫瘤患者漫長治療過程中反復穿刺的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但長期應用PICC 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以機械性靜脈炎為最常見。現代醫學認為,機械性靜脈炎是由于導管對血管壁的反復摩擦撞擊作用,造成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激惹靜脈壁,發生靜脈炎性反應所致[4]。地塞米松注射液濕敷可使局部組織消腫[5],地塞米松屬長效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種原因造成的炎癥反應,如物理性、化學性、免疫性、感染性及無菌性(如缺血性組織損傷)炎癥。在炎癥初期,能增強血管的緊張性,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各種炎癥因子的釋放,同時抑制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因此,減輕滲出水腫,從而緩解紅腫熱痛等癥狀。為避免紗布上水分蒸發過快,保持療效,本方法在地塞米松紗布外包裹保鮮膜,可保持地塞米松紗布的濕度,能達到持續濕敷治療目的,方法簡便有效。微波具有抗炎、溫熱、止痛、消腫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為減少炎性介質的釋放和自由基的生成,促進細胞吞噬作用,提高組織再生能力,促進局部滲出物的吸收,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炎癥消散及加速創口修復的作用[6]。同時微波的熱效應可使局部皮膚組織溫度升高,從而達到濕熱敷的效果,濕熱敷可促進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加藥效吸收,同時能夠降低痛覺神經興奮性,減輕疼痛[7]。
機械性靜脈炎主要發生在置管后3~5 d,好發于穿刺點以上8~10 cm,屬于無菌性炎癥[8],故置管后第1~3 天進行護理干預,利用地塞米松在靜脈出現炎癥的早期能抑制炎性細胞向炎癥部位移動,減少5 -羥色胺、緩激肽等釋放的特性,再聯合微波理療發揮消腫、止痛、抗炎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濕敷加微波理療照射治療后,觀察組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認為地塞米松注射液濕敷聯合微波理療照射預防機械性靜脈炎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高益琴,李 麗.如意金黃散聯合紅外線照射預防PICC 致機械性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4):369 -370.
[2]周媛媛.地塞米松聯合多磺酸黏多糖軟膏預防PICC 置管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療效[J].海峽藥學,2013,25(5):184 -185.
[3]鐘春嫦,劉潔玲.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術后微波理療對靜脈炎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8):35 -36.
[4]申 邢.PICC 致機械性靜脈炎的相關因素及防治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24):5059 -5060.
[5]錢勁英.慶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濕敷配合微波理療治療鼻前庭炎50 例 療 效 觀 察[J].航 空 航 天 醫 學 雜 志,2011,22 (10):1168 -1169.
[6]張俊紅.微波理療會陰側切傷口的臨床觀察[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0,27(4):439.
[7]趙 蕾,葛英姿.硫酸鎂濕敷與周林頻譜照射聯合預防PICC 致機械性 靜 脈 炎 的 效 果 觀 察[J].臨 床 醫 學,2010 (8):2031 -2032.
[8]潘麗霞.不同方法在預防腫瘤化療患者PICC 致機械性靜脈炎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6):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