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全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000~2012年的13年間,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通車里程從2000年的16 314 km 上升至2012年的96 200 km。隨著高速公里里程的迅速增加,相應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標也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如表1 所示,除了事故起數從2004年開始有明顯下降以外,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財產損失等三項指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還是在同期相應的全國交通事故指標中所占的比例均在高位徘徊,并無明顯下降趨勢。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全國交通事故經濟損失的比例從2006年開始已超過30%,2012年稍有下降,也達到了29%以上。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仍然不容輕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預防任務十分緊迫。

表1 2000~2012年我國高速公路事故數據統計表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雖然有所控制,但相對而言,高速公路事故致死率仍遠高于普通公路。從表2 可以看出,13年來我國高速公路致死率保持在24%~33%,均高于同期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特別是近幾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死率高出同期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11%~12%。2012年全國共發生25 起死亡10 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其中有8 起發生在高速公路上,造成135 人死亡(占37.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速公路行車速度快,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高速碰撞產生的巨大能量對車輛和人員均會造成嚴重創傷,而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還容易引發次生事故,造成更大的人員傷害。

表2 2000~2012年我國高速公路事故數據分析表
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形態主要是尾隨相撞與撞固定物,這主要是因為高速公路上車輛行駛速度高,一旦前方碰到緊急情況,很容易因車頭間距不夠,來不及剎車造成車輛追尾或者急打方向后撞上固定障礙物。
2012年全國高速公路事故形態分布如圖1 所示,尾隨相撞與撞固定物分別占了事故總數的32%和17%,造成的死亡人數分別占總數的31%和12%。相對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的事故形態比較集中,第一位的事故形態占比比第二位高出將近1 倍,這主要與高速公路的交通特性有關。因為高速公路實行交通管制、分向行駛,并且禁止非機動車輛和行人進入,所以普通道路中普遍出現的側面相撞、正面相撞、同向刮擦、撞人等事故形態在高速公路上相對較少。

圖1 各種事故形態導致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所占比例情況
高速公路采取全封閉、全立交的運行模式,避免了混合交通,同時還設置了較為完備的交通安全管理設施,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上路,理論上講機動車駕駛員是高速公路的惟一使用者。除了受天氣條件、交通安全設施等因素影響外,大多數交通事故,均是由于機動車駕駛員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造成的。
如圖2 所示,2012年各種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超速行駛和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起數分別占了總數的8.7%和7.7%。當然,之所以出現這種分布情況,是與事故登記表中對事故的原因劃分有很大關系。統計事故時過分強調人的因素,特別是駕駛員的責任,對道路條件以及管理方面的因素認識不足,忽略了道路條件不良以及管理措施不當也是眾多交通事故的誘發因素。

圖2 各種原因導致的事故起數所占比例情況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2000-2012年度)[R].
[2]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方案[R].2004.
[3]裴玉龍.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