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在公路施工前施工組織機構應當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依據相關的監督管理辦法,施工單位應在工程報價中包含不低于投標價百分之一的安全生產費用,而且不能將其作為競爭性報價。但是在目前的實際現場管理中,多數施工單位在制定安全經費的投入計劃時并沒有具體制定安全生產投入計劃,實際的投入費用與計劃費用相差甚遠,根本就沒有起到計劃的作用,因此施工單位需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全面系統地識別、分析、評價,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同時,要嚴格按照實際情況落實投入計劃,這樣制定出的安全投入經費才具有可操作性,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有效進行。
(1)工程項目作業的特點,崗位及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險點;(2)針對危險點及危險源實施的相應安全操作標準及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3)在事故發生時需采用的緊急救援措施。所以說施工單位只有對施工環境、施工現場進行系統的分析,明確危險危害因素才能有效進行技術交底工作。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等相關規定,施工單位需對具備一定規定的危險性大的分部工程進行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并針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比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組織相關的專家論證。編制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必須結合實際,明確對應施工中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因素,并對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做出系統全面的預測識別,為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的制定提供相關依據。
在公路工程實施之前,需對其施工安全危險危害進行定性、定量的評估。其中LEC 法則是安全評估的最主要方法。
依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的規定,施工單位在進行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時,需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分析,明確危險源及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及造成的后果,依據風險分析的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處置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的編制工作,建立健全有效事故應急預防體系。
在公路實際建設過程中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存在各種無法確定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或是危害皆包含兩個要素:①危險或危害因素造成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②事故發生后帶來的損失。且后果通常涉及到人和財產。
因此,在分析公路施工的潛在風險時,需對危險危害的三個因素進行評價,將其量化,依據K.I.格雷厄姆和G.F.金尼提出的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對風險量化大小,這種方法簡單,便于操作。在進行潛在危險環境作業時,可以比較清晰地將危險性程度的登記進行劃分,并定量計算出每種危險帶來的風險,用公式表示即為
D=LEC
式中:D 表示的是危險性分值;L 表示的是危險因素造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 表示暴露在危險環境下的人及財產頻率;C 表示的是事故產生的后果。
國標GB6441-86《企業職業傷亡事故分類標準》中將事故劃分為20 種,如表1 所示,這些事故標準在事故發生前的預防階段被稱作“危險因素”,在事故發生之后被稱作“事故類型”或是“傷害方式”。
《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又將危害的因素劃分為七個類別,如表1 所示。
表1 提到的危險、危害的因素總共27 項,并且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都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要想對公路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進行有效預防,就必須要確保安全系統的全面可靠,從識別危險危害因素做起。

表1 事故類型及危害因素
與此同時,施工單位及監理組織的安全管理部門需成立專門的風險識別小組,詳細了解工程的內容及施工環境,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分解施工工藝、流程、環境、材料、設備等分項工程,具體的單元劃分工作可參考JT-GF8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編制統一的單元危險危害因素登記表,參考上述表格中的27 種危險危害因素將其一一對照各個單元中可能會造成事故危險危害的因素進行預測。在完成危險危害識別工作之后,需要依據LEC 評價法建立危險危害因素識別、分析、評價、控制的措施表,并對分析的結果采用LEC 法分別計算分析、評價,并依據相關的預防、消除、減弱、隔離、警告、連鎖的事故預防等級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綜上所述,危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對于危險源的識別、風險因素的分析與評價,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工作并非高深莫測、無法實現,只要在施工中不斷地完善落實這項制度,真正做到專項專職管理,靈活運用,便可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堅實可靠的依據。
[1]羅云,樊運曉,馬曉春.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石永國,傅忠清,鄭敏.LEC 評價法在非礦山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黃金,2009.
[3]常昇宏,唐娛瑛.LEC 風險評價法的改進及其在隧道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