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當前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專業英語的教學目的,綜合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種分段互動教學方法,大量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利用英語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電子信息通信 專業英語 互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66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English
HE Y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Light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eaching mode from the current drawbacks,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purpos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we put forward a segment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a lot of teaching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English to get specialized knowledg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pecialized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0 引言
通信電子信息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在修完大學英語和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之后,如何利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獲取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閱讀本專業的經典原版教材和文獻、收聽或觀看本專業的影像資料、查看產品說明書和芯片的數據手冊、翻譯專業文章、英文摘要的寫作等,是這一階段學生們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①②對專業英語教學在聽說讀寫譯各方面也都提出了詳細要求。要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必須使學生掌握足夠的專業詞匯,熟悉專業英語的行文特點,多讀多練,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語言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學生們有基礎英語的功底,該過程比掌握一門新語言要快得多。
然而長期以來,教學中普遍存在對專業英語課程的偏見,多數高校將專業英語定為考查課,課時少,這無形中讓學生們認為專業英語是可有可無的邊緣類課程,重要性極低,以至于有些老師也認為,該課程隨便講講就行了,并非本專業的骨干課程。加上教材、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師資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使得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標 。
本文就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分段互動教學方法,在當前的培養計劃下,利用有限的課時,從教材的選擇、內容的安排、課堂互動、多媒體輔助、學生發言等方面詳細介紹該方法的實施過程,并總結該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效果和體會,提出進一步建議。
1 教材的選擇
目前各出版社的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材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專業性不夠突出。這些教材雖然冠以信息科學類專業英語的名稱,但內容多為計算機科學范疇,不適合本專業的學生使用。第二,內容不能反映專業前沿。許多教材所選文章的內容比較陳舊,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比如通信系統的4G,前幾年其標準還是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兩年已經有規范的標準并逐漸走向商用,顯然2003年的文章已經不再適合2014來講了。第三,文章篇幅過長。有些教材文章試圖從各個細節講解某個設備或技術,內容很深入,但一次課90分鐘的時間,往往不能全部講完,下次再講時,應經過去一周,加之學生們課下不復習,前面講過的內容都已遺忘殆盡,效果非常差。
鑒于上述種種情況,建議自行編制適合本專業使用的教材。編纂時遵循以下原則:(1)內容反映通信、信息、電子方向熱點和前沿;(2)篇幅適中,能在90分鐘內講完;(3)涵蓋信息處理技術、通信系統、電子設備、嵌入式系統等方面;(4)課文的難易適中,契合學生興趣。作者目前編制的教材內容安排如下:為配合我校的學時安排(每周2學時,共30學時),總共編制了6個單元,每單元三篇文章,每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包括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電話系統、電子設備、信息處理和嵌入式系統,此外,各單元的最后安排專業英語的部分基礎知識,每篇文章后有相應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并對所學課文進行一定的復習。
2 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流程
依據英語的教學特點和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情況,將教學過程分解為以下步驟。
2.1 熱身
每堂課正式講課之前,安排學生們自我介紹,內容包括姓名、班級、專業等基本信息,所學的專業課程,在專業上的喜好及自己生活中的興趣。當然因人而異,有的學生比較愛說,英語表達能力較強,說得會多一些,有的學生發音不準,英文水平也較差,可能會說得少一些。時間安排在5~10分鐘之間,利用這個環節,一方面達到調動課堂氣氛的效果,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們糾正在日常用語的表達中常犯的“中國式英語”的錯誤,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即興安排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類似環節。比如,有學生在介紹自己時提到了足球,引起很多男生的共鳴,作者就即興讓有共同愛好的學生用英文討論各自喜愛的球隊與球星,對中國足球的看法和建議等,當然很多學生開始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作者會引導他們逐步用英文來思索答案,而不是先想好中文再將之翻譯成英文,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中國式英語,中國人不明白,外國人聽不懂。有一次,學生提到他喜歡英文歌曲和古典音樂,作者便讓他即興唱了一小段并讓他復述歌詞,還讓他介紹了幾個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哪怕只能用英文說上一兩句,至少讓學生們體會到如何在未準備的情況下,運用已學過的英文知識來表達自己。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在此過程中,作者還即興教會學生們已學過的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中涉及的專業詞匯和表達方法。由于是他們感興趣的,所以給學生們留下極深的印象。
2.2 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
每堂課之前,作者會將下周要講的課文告訴學生,讓他們利用網絡搜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比如,如果下次課要講IoT(Internet of Things),學生們之前可能對此技術完全不知道,這是近幾年比較熱的一個研究方向,通過他們自己搜集整理資料,可以使他們在讀英文資料前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掃清概念上的障礙。加上這些資料是他們自己花心思整理過的,所以在講課中如果涉及到,他們會格外留心,包括知識本身及其英文表達。此外,如果他們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有一些知識沒有理解或者理解錯誤,在講課過程中他們也會注意聽老師的解釋和課文中的分析。這樣,一方面達到了用英文學習新技術的目的,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讓他們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作者會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根據已準備的資料用英文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對內容的理解,每個問題都由多個學生來回答,這樣才能體現真理越辨越清的真諦,此時根據學生們的表現,可即興安排持不同意見的學生辯論,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提出與課文中相左的意見,讓學生們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不要動轍在書上尋求答案,也讓他們明白新技術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創新想法的,激發他們創新的能力和勇氣,在這一系列的環節中,讓他們掌握新技術的相關英文詞匯和句子,背住這些詞匯和句子,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也積累了詞匯量和正確的英文表達方法,下次在碰到類似內容時,就可以用英語正確地自然而然地表達,而不必搜腸刮肚地去想怎樣把組織好的中文翻譯成英文,那樣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英文往往是很糟糕的。對于那些不聽老師的安排,課前什么也沒準備的學生,作者會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讓他們復述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最不濟者讓他們朗讀剛講過的這部分知識點,以幫助他們學習知識。
一堂課45分鐘,互動會占用大量時間,即使文章篇幅有限,也無法從頭至尾逐字逐句分析句子成分,作者選擇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深入講解,其他內容一帶而過或留給學生課下研讀,作為課后作業,或翻譯成中文,或就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從實踐中來看,多數學生積極性很高,每篇課文講完后,不僅學到了新技術,積累了詞匯和句子,使得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很多。
2.3 經驗分享與溫故知新
一篇課文講完后,作者安排學生對全文內容作summary(總結),鼓勵他們用文中的句子復述所學知識的概念、特點、關鍵技術及應用。這個環節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教他們自學時如何抓住重點,不僅有益于專業英語的學習,對所有課程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當然,總結不宜過長,每人一兩句,只要抓住重點即可,畢竟是語言課,學生多說多想多做才是最重要的。對于那些與學生未來就業的興趣方向緊密相關的內容,比如FPGA、DSP以及嵌入式系統等,他們會格外關注,更有一些學生有過這方面的使用或者設計經驗,比如部分學生參加過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在總結時,作者會讓這些學生與大家分享學習經驗,介紹他們的想法、設計思路和遇到的困驗,以及最終是如何解決的,有什么收獲等等。雖然課文剛講過,學生要分享的知識也與課文相關,但由于各人英文掌握程度不同,學生們不會或者不敢用英語表達,作者便鼓勵他們用文中現成的句子表達與技術相關的內容,實在想不起來怎么說的,盡量用技術詞匯,中文輔助。久之,學生們互相模仿,或者模仿老師,用簡單的英語和專業詞匯組織自己的語言,因為簡單,所以大家都能聽懂。由于是即興發言,難免會有語法上的疏漏,碰到這種情況,作者首先肯定學生們的表現,其次指出他們的錯誤,或建議他們用其他的表達方法。
在學生們發言的過程中,作者會認真聽學生講解,并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對技術概念本身認識不清楚,有些是原理理解不到位,或者錯誤,有些是不能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這就要求專業英語的教師不僅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更應該精心備課,對文章所涉及的技術原理搞清楚弄明白,也就是不僅要過語言關,更要過理解關。由于作者曾從事專業課教學多年,教過本專業的多數專業基礎課和應用類課程,再加上作者一直關注本專業的前沿動態,不斷學習學技術新知識,所以不僅能給學生們講明白,更能發現他們的問題,幫他們厘清概念。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復習了已學習的其他專業和基礎課,更糾正了以往的錯誤理解,對相關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2.4 課后作業與講評
課堂的45分鐘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哪怕每一分每秒都成功地利用起來,它也不可能超越45分鐘本身所能包含的信息量,對每一門課程來說,課后的作業對學生的學習以及與教師的交流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專業英語在各大院校都是考查課,也就是說教師不可能要求學生在課下花很多的時間去完成作業,作業太多必然會使多數人疲于應付,造成抄襲泛濫的現象。作者正是考慮到這一因素,精心為學生布置每一堂的作業,這一環節有三個選擇,一是作者在編寫教材時已經仔細斟酌了每篇課文的課后習題,可以從中挑選一至二題布置給學生課下完成;其二是總結自己通過本次課“溫故知新”的“新”;其三是本次課哪里沒聽懂,包括語言方面和內容方面。作者要求學生必須用英文完成上述作業,篇幅不宜過多,能表達出自己意思即可。上述第二、三項一般是無法抄襲的,這點從客觀上起到了限制學生抄作業的作用,而且也促使他們課下花費一定的時間把課堂上未講完的內容繼續讀完。從實踐來看,學生們都愿意在作業中告訴作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說明他們用心去學了,并且愿意學好。此外,由于本校的專業英語開在大三下學期,很多學生在復習考研,這樣的學習過程對他們來說受益匪淺,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都提高了。
批閱作業的過程也是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通過看作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出錯的原因,給出正解答案,幫助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較集中的問題在課堂上抽幾分鐘講評。作者會表揚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這對他們是極大的鼓勵。
3 小結與實施建議
互動式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各環節緊密連接又相對獨立,在實踐過程可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分配時間,以使效果達到最好。這種方法的第二步,其精髓正是中國教育界鼻祖孔子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而第四步其實遵循了孟子因材施教的原則。教育的根本在學生,以學生為本,不僅專業英語的教學應如此,其他課程也不例外。
本文受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改項目資助
注釋
①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