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相應面臨著這些變化,一方面要適應網絡帶給它的沖擊一方面要思考自身該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圖書館只有不斷地對自身進行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挑戰。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15-01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對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而圖書館在此時此刻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讀者的增加給圖書館的發展也帶來了契機,一方面刺激了圖書館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圖書館帶來了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圖書館就必須要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服務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圖書館又好又快的發展,才能更好的為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機構,更別說高校圖書館,如果高校沒有圖書館,那全校師生求取知識的途徑就會更加困難,這對學校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高校圖書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的,所以高校圖書館更加專業性,更加學術性,不管是從服務內容、還是服務手段都體現了它的學術性和專業性。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們索取知識的途徑就變得更加多樣化,這對圖書館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所以圖書館必須居安思危,不斷創新,才能立足,才能不被現實淘汰。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如何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是目標創新,現的高校圖書館一定要明確自己所處的狀態,并且對癥下藥的明確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做什么和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所以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要時刻堅守自己的崗位,還要時刻思考下一步該做什么,下一步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就意味著工作人員要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把最好的信息,最好的文獻獻給讀者。
其次是圖書館管理方面的創新,這就要求圖書館的上層領導要考慮到盡量讓每位工作人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每個部門盡量分配合理,在忙的時候分工協作,讓圖書館呈現一種互幫互助的情景,讓每個工作人員都能積極的投入到工作,并且飽含激情,精力充沛。圖書館的工作也是一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盡量把最繁瑣的工作做得輕松一點,體力勞動合理分配,讓大家都勞逸結合,要達到不僅工作圓滿完成,而且也不會出現身心俱疲的狀態。在管理方面,觀念也是很重要的,不能總是一味的像以往的工作按部就班,也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方法,運用現在的科技水平,盡量讓工作變得更加簡便,快捷。
圖書館應該有一套屬于本校圖書館的人事管理機制,要盡量權責統一,形成分層負責的局面,一方面,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正視目前的現狀和挑戰,把挑戰當成機遇,不斷的更新自身的觀念,發揮自身在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清醒的認識每位讀者的閱讀心理,盡量為他們提供最好的閱讀服務。同時也要不斷的培養人才,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是一支不可忽視的人才隊伍,要運用多種方法引導他們的思維轉變,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能,對專業基礎強、發展潛力大的館員要重點扶持,為圖書館的創新服務做準備。
再者就是圖書館技術方面的創新,圖書館的技術創新是圖書館的橋梁和一切工作的載體,也是圖書館創新的一個主要的形態。技術創新是增強圖書館生命力的源泉,是高校圖書館能夠持續發展的一個保障。在信息時代,用戶的多元化用戶的多層次需求,都要求圖書館技術工作人員要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主動的向讀者推送服務,向專家推送服務,形成一種智能化技術手段,這就要求圖書館技術人員要不斷的搜集網絡的技術、不斷整理并且充分運用這些技術,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更加生動、更加多樣化。圖書館的一切資源都應該圍繞技術創新開展,應緊密結合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圖書館創新,這就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把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還有多媒體技術等一些現代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移植過來,推進圖書館的創新進程。
作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角色,隨著高校圖書館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角色也要不斷的變化,要變圖書館員為“知識導航員”,其職責就是要幫助人們選擇信息,評價信息、并參與信息網絡取得連接,同時要加強文獻和館藏的網絡專題數據庫建設。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各類的信息服務資源,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根據當代科學的發展趨勢,還要注重增加交叉學科、綜合學科文獻的一個比例,以滿足各類讀者對各類學科的一個需求。在圖書館服務方面要建構立體服務框架,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傳統的紙質文獻,這類紙質的文獻還占據著相當重要位置,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數據庫、或通過館際互借等手段為讀者提供非館藏文獻的信息資源。
在目前的現狀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也會發生變化:包括擴展的多元化、文獻載體的多元化、服務內容的多元化、資源共享的必然化等,所以要時刻保持創新精神,才能更好的為讀者服務,才能更好的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發展。
綜上所述,創新是信息社會的生命和源泉,作為傳統信息產業的龍頭,高校圖書館更應該主動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以更加全新的面貌、個性化的服務方式和手段為只是經濟的發展提供信息服務,以文獻信息發展促進知識創新,促進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