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校企合作是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也是中等職業學校借助外力,提升內涵建設的最佳途徑之一。在研究淮安工業中等專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現狀的基礎上,就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提出幾點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提升中等職業學校的內涵建設。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17-01
項目:本文系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14SEW-Q-054)成果。
中等職業學校要培養的是在生產一線的具有技能型復合應用型人才,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學校對技能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間一直銜接得不好,出現學生所學用不到這就造成學校頭疼、企業苦惱的現象,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發展的瓶頸。能否突破這個瓶頸,事關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就深化校企合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一、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校企合作模式現狀
(一)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學校各專業設立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專家和學校教師共同擔任委員會委員。如我校的數控、汽修、客服、美容與美發等、鹽化工等專業都已經建立了由學校教師、企業行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并對專業建設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進行研討、商定。
(二)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高質量的實習實訓基地是職業學校培養復合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如我校的機電、數控專業的實習設備投入就很大,資金設備必然短缺,近十年來我校先后與江蘇共創草坪有限公司、江蘇惠民汽配有限公司、浙江雙環齒輪有限公司、江蘇海達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簽暑了協議,采用“訂單培養、冠名招生”等形式,建立起合作關系,成立了多家校外實習基地,當然中等職業學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后如何培養出企業所需人才、提高企業熱情、深化合作,我校也在積極的探索。如果校企合作的形式只是停留在比較淺層次的合作層面,受益的只是學校單方面,達不到校企雙贏,那么就會出現學校一方熱情很高,合作企業卻難覓的局面。就這一點我校已有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1.組織專業師資為惠民、海達等開發新產品。我校和多家校外實習基地建立合作關系以來,董新成、張佩清等老師為惠民研發了《電渦流式減速器》這一新產品,目前已經大量投入生產;金濤、李浩老師為海達開發了多種新型尼龍滑塊產品,使企業順利拿到了許多大的定單,戴耀中、吳炳林老師參與研發的鼎達電子多功能監控影視記錄儀已經獲得國家專利,批量生產。這樣一來不僅煅練、提高了專業老師的實踐水平,還向企業展示了我校專業實習,增強了企業合作信心。
2.校內實習項目“產品化”。和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后,學校利用校內實訓設備改革實習模式,把企業中和一些初步加工、粗加工的產品引入到平時學生的實習項目中來。企業的產品雖然不復雜,但一定要是合格品,這樣一來加大了實習中指導老師和學生的壓力,教的認真、實習也認真。
3.合作過程“深度化”。我校去年開設的美容美發專業是與南京“華彩美容美發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是一個校企合作深度化的典型。學校有生源、有場所,而華彩有一套成熟的培訓機制,雙方根據市場需求,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前兩年在校學習,由我校老師上文化課,專業課、實踐課一律由華彩專門的培訓師定期到學校來上。學生考評由我校和華彩共同評定,評定合格的學生除取得畢業證書、技能證書外,可被華彩錄用。該班自成立來,無論是招生情況,還是學生在校的班容班貌一直深受好評,這也是這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深度化”的必然結果。
(三)聘請企業專家到校講學。學校不定期地邀請企業專家到學校講學,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企業、行業的需求和對學生的要求。如我校客服專業的專業課由淮安移動培訓部專職培訓人員到校授課,每學期定期聘請企業專家到學校開設講座。
二、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幾點建議
(一)強抓技能訓練職業教育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上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強調關鍵能力的訓練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特別強調關鍵能力的訓練。學校按照總體教學計劃實施理論課程的教學,企業則按照培養方案在企業中實施實踐課程的培訓,保證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并以此共同合作來達到國家對職業人才的總體教育目標。
(二)創新考核模式,豐富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傳我們以技能的培養為目標,從根本上改造現有的以學科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思想和模式。針對不同專業輔之以多種考核評價方式,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水平。在制定考核評價方案時,變筆試為主為多種測評形式并用,逐漸探索出適合本專業特點的考核評價體系。
(三)建立雙贏互惠關系,保證校企合作成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之間的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而學校與企業則是“雙贏”的合作關系。應該加強企業文化和學校文化的融合。
(四)建立政策保障機制。雖然校企合作本身只是企業、學校雙方的自主行為,但政府的政策保障對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出臺傾斜政策,對進行校企合作的企業提供多種政策上的優惠和便利。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比如,校企合作企業可以以合作費用抵扣相關稅費以及減免部分稅費等。政府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等辦法來激勵企業提高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使校企合作得以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社會對所需的人才結構成金字塔式,職業學校無疑在培養大量的塔基,一邊是企業對技工的求賢若渴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除了來自社會、政策措施和家庭個人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外,筆者認為主要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脫節。深化校企結合,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佳途徑之一,當然也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提升職業學校的內涵,讓我們的職業教育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