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應中,(1966—),男,漢族,中共重慶市江津區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統籌城鄉、遠程教育等。
摘要:結構化研討教學的實質是組織學員圍繞培訓主題分層次、多角度廣泛而全面地開展討論,進而使學員的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深入和延展。區縣黨校積極拓展干部教育培訓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舉措,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教學成效。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76-01
創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前提,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保持生機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行政學院各項事業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提高主體班的教學質量,努力增強教學培訓的實效性,始終是區縣黨校教學著力研究的不變話題。目前,區縣黨校正大力推進結構化研討教學法。該教學法是由國家行政學院推廣的一種現代教育培訓方式,體現了現代教育培訓中的學員本位教學理念,具有極強的學員參與性、互動性,因而成為廣受歡迎的成人培訓教學方法。主體班積極推廣“結構化討論”這一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顯著。
一、結構化討論概念
“結構化討論”(Structured Discussion)是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的培訓手段,也是近年來國家行政學院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結構化討論”來源于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德·波諾的“水平思考”理論和A·F·奧斯本的“頭腦風暴”理論。結構化討論的優點在于話題更加集中、節奏更加緊湊、表達更加均等、觀點更加精煉,有助于幫助學員熟練掌握“透視現象看本質、剖析問題找原因、立足實際尋對策”的高效思維方式,進而提升學員的信息甄別力、決策判斷力、溝通協調力和持續創新力。
二、結構化討論組織形式
結構化研討教學的班級組織形式。結構化研討教學班級人數一般為40—60人,分為4—6組。分組可采取多種方式。結構化討論的主導者是“催化師”。催化師一般由專業教師擔任,組長由學員產生,主要職責是在討論開始前召集組員并對組員進行責任分工;在討論過程中負責記錄,協助催化師維持討論紀律;在討論結束后整理文字材料,完成研討成果。
三、開展結構化討論過程
結構化研討教學模式,開展結構化教學,具體做法是:
1.提出問題。由催化師指導每位學員提出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查擺現象,學員圍繞當前形勢,綜合本人工作實際,提出江津區熱點、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在大白紙上列出“問題清單”。學員每次發言只提一個問題,用一句話表述,不需解釋、舉例,不重復,相近題目在提出問題結束后由催化師與學員共同進行合并歸類。
2.聚焦問題。結合研討出的“問題清單”,學員以投票方式確定哪些問題是本人最關注、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每組從聚焦出的3個問題中確定1個關注度最高的問題。
3.分析原因。每位學員圍繞聚焦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查找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最后,催化師將討論情況匯總整理后向本組學員進行通報,作為第二次研討“解決思路”的研究依據。
4.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每位學員針對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對策要具體,要切實可行。小組展開第二次討論。
5.全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圍繞本組研討的題目進行匯報,匯報內容:一是本組聚焦的題目,二是主要原因,三是解決對策。通過模擬情景進行交流,鍛煉學員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某一問題。
四、結構化討論的實施效果
結構化討論作為一種全新的培訓理念和教學方法,學員和教師對此給予了較高評價,研討活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圓滿完成了課程設計提出的各項技術指標。擾統計,學員對結構化討論的教學評估優秀率達到89.1%,優良率達到100%,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課堂討論模式。具體而言:
1.以學員為中心,激活學員主動參與性和創造性。結構化討論始終堅持以學員為中心,以學員的培訓需求為出發點,以提升學員的思維力、創造力和領導力為歸宿。結構化討論為學員和學員之間、學員和教師之間開展對話、協商、交流搭建了平臺,使學員擺脫了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禁錮,打破了“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權威答案”的傳統思維范式。學員普遍反映“議得熱烈,說得過癮,氣氛活躍,很有收獲。”
2.學以致用,提升學員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面對信息社會知識爆炸的挑戰,學員最希望能夠從研討中汲取新信息、新理論、新經驗,“一個話題年年議”的研討模式難以滿足學員的培訓需求。結構化討論善于在“新”字上做文章,選題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找準切入點,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學員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做文章、求對策。
3.科研資政,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出謀劃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江津結構化討論能否發揮實效,關鍵在于從思維重塑階段走向成果轉化與運用階段。如江津黨校在主體班培訓中突出“結構化研討教學”,突出在干部培訓中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咨政成效顯著。到目前為止,《預防區縣職務犯罪、營造村社干部干事創業良好環境的“四大障礙”及“六項建議”》等20余篇咨政報告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并通過有關部門已轉化為決策予以實施。科研咨政使江津黨校有為、有位,顯示了江津黨校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4.創新教學方法,應對培訓工作新挑戰。重慶“五大功能區”的定位,給干部培訓明確提出“創新培訓方式方法”的目標。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實效性,是確保干部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結構化討論打破了傳統思維范式對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禁錮,將人們思維的不同層級劃分為不同的討論階段,使每一階段的研討目標方向明確,邏輯結構上依次遞進,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深了學員對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
5.突出實地調研,加強成果轉化。科研咨政既是區縣黨校在新時期堅持的職能定位,也是科研轉變發展方式新的突破口。但是,咨政報告獲得領導批示不是目的,如何把咨政報告進行成果轉化才是終極目標。區縣黨校在推進“結構化研討教學法”的同時,正積極思考向“行動學習法”延伸,即把咨政報告運用于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去粗取精、去偽成真,找到最理想、最科學的解決對策,助推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