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萬事萬物的產生、發展都要遵循一定規律。當然,寫作也是如此,運用規律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寫作首先要遵循寫作與學生心理認識規律。其次要遵循寫作素材來源于社會實踐這個規律,要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多留意身邊發生、發展的各種事物。最后要探尋文章修改的規律。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81-01
語文工具是全社會通用的,學生掌握的詞語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學生在作文時具備廣博 的知識和豐富的詞匯,并具備一定的認識事物的能力。實踐與理論表明小學作文教學必須遵循規律方能湊效,遵循規律可以分成兩大方面:一是學生心理規律。二是寫作訓練規律;
一、遵循兒童心理規律
兒童寫作過程中起著主要作 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這樣幾種,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當然還有興趣、意志、注意力等其它心 理因素。這幾種能力貫穿于搜集材料、確定中心、選擇材料、安排結構、駕馭語言、修改文章等各項作文專門 能力之中,構成了學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因此,小學作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專門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和習慣。那末,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應當怎樣來培養學生的作文基本能力呢?
根據兒童寫作的心理規律,兒童作文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思維能力。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必須以訓練 學生的作文專門技能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作文基本能力為核心。
研究表明,學生作文時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從“想到的”到“說出的”再到“寫成的”,既是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兩者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但兩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規律可循。教學實踐表明,沒有經過嚴密構思而寫出來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豐富,也是難以圍繞一個中心把意思表達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構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導學生找出材料間的內在聯系,并能根據一個中心,選擇材料,組織安排材料,把意思表達清楚。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要充分發揮口頭語言的中介作用,堅持從說到寫的原則進行訓練。由于口頭語言顯現于外,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在作文中:感知是否精細?是否抓住了重點和特點?思考是否嚴密?思路是否清晰?前后是否連貫?中心是否明確?用詞是否恰當?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在口頭語言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時指導。學生一旦具備了構思作文的能力,他的作文自然就會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當然,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所涉及的問題還有很多。然而,只要我們遵循兒童語言和思維發展的規律來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就一定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遵循寫作訓練規律
小學生寫作訓練規律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力與作文構思能力,只有觀察力、構思水平提高了,才能大幅度的提高寫作水平。所以,培養小學生觀察力、構思能力是主旨,是關鍵。
(一)注重作文構思能力的培養。由于兒童的內部言語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他們在初學作文時還不會構思,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培養。研究表明,學生作文時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從“想到的”到“說出的”再到“寫成的”,既是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兩者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但兩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規律可循。教學實踐表明,沒有經過嚴密構思而寫出來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豐富,也是難以圍繞一個中心把意思表達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構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導學生找出材料間的內在聯系,并能根據一個中心,選擇材料,組織安排材料,把意思表達清楚。
(二)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要充分發揮口頭語言的中介作用,就要堅持從說到寫的原則進行訓練。由于口頭語言顯現于外,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在作文中:感知是否精細?是否抓住了重點和特點?思考是否嚴密?思路是否清晰?前后是否連貫?中心是否明確?用詞是否恰當?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在口頭語言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時指導。
(三)要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研究表明,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兒童通過觀察在腦中儲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維就越活躍,這樣當他提起筆來作文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東西可寫”了。反之,那些平時不會觀察、不善于觀察的兒童,當他們提起筆來作文的時候就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作文中的一個通病就是“言之無物”。兒童的觀察力是需要進行培養的。怎樣培養呢?有些教師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實踐證明這樣做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對培養學生有目的、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主要的還是要養成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要指導學生把觀察所得以日記的形式及時地記錄下來,并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做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自改與互改中提高水平
多數學生要強好勝、要強的心理是存在的。即使是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拿到同學的作文,都想要看出一點破綻,提出點修改意見,以表現自己的能力。所以,作文后交換習作,進行評改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小作者拿到同學修改過的文章,多數學生也能詳細、反復看上幾遍,了解修改意圖,或根據所提修改意見,自己再行修改,使之成為一篇比較滿意的習作。
這樣參與評改,既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和提高了閱讀、評改、寫作的能力,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久而久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一計多得。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更新觀念把批改、講評作文的“世襲”領地轉讓給學生。教給學生方法,努力為學生搭建自改,互改、互評作文的平臺,讓學生把自改、互改、互評的多項活動變為提高作文能力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領悟到修改與評價作文的真諦,激發其寫作修改的積極性,真正掌握寫作修改的本領,并將養成習慣,最終養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