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基礎教育的創新則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創新對于推動國家經濟的興旺發達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也迫切地需要注入一些創新的活力,以此來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促使語文課堂向著更為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地成為迎接這一新形勢挑戰的主力軍,要敢于創新、大膽改革,要勇于突破過去教學的條條框框,要以高昂的姿態以及務實的作風,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素質教育當中,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97-01
引言:語文是使用廣泛,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語文也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但是,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語文教學也變成枯燥乏味,乃至畸變成一種為了考試而考試的應試訓練行為。這種現狀和是時代發展以及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倡導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作為新生代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主動走出應試教育的狹隘范圍,要把語文學科的獨有魅力充分展示出來,讓我們的語文課成為學生求知的歡樂海洋。本文主要結合創新教學展開,以下是筆者的教學見解:
一、教師善于啟發誘導是學生會學的前提,是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礎
教學語文知識,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以及教學方法等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有一個通盤考慮,讓學生都能夠把這些文化知識化為成自己的實踐能力。
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也是教師展現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維過程,同時還是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以及發現奧秘的過程,教師的引導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好的示范,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創新能力也能夠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逐漸得以提高,學生會學了,也就會產生一種成功感,他們自然也就更主動投入到學習的隊伍當中了。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則能夠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而且還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想象力也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曾說過:“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古今中外,我們都能得出文人雅士,科學家等等對想象力的重視程度,正是因為人類有了豐富的想象力,社會才會進步,精神世界也才會不斷地富足。因此,語文教學中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培養、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語言材料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筆豐富的財富,對于開拓學生豐富的想象也是大有可為的。
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訓練學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比如說擴想、補想、續想、聯想等等。比如說續想,教師就可以利用有些文章開放性的結尾,因勢利導,啟發學生主動去想象、補充。例如,在學習完《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后,教師就可以用皇帝游行回來后的故事情節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把此作為訓練的材料,指導學生繼續續寫,有些學生能想象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結尾,既讓人贊嘆,而且內容還非常豐富。
三、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為中心展開的,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課堂、教材以及教師作為中心的,排斥一切的課外活動,而且還忽視了勞動職業訓練。以傳授課本知識作為惟一的教學目的,忽略了對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以及個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顯然,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和素質教育相悖的,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而且也不能適應科學技術以及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需要了,肯定也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主動摒棄這種教學模式。
新課標主要強調的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名組織者、指導者,要主動為學生的學習創建必要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個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讓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作為學習的主體出現的,學習強調的不再是讓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且重視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的有意識培養、鍛煉,而且培養學生及時地吸收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運用活動,鍛造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要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學生的實際去挖掘創新的潛能,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其中,豐富多樣的語文知識則是學生各抒己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活的源泉。而且還有助于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外,這樣也有助于為學生引進更多豐富的知識庫,有助于誘發激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的活躍起來,構建多向互動的創新型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復合型思維能力,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此外,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獲得信息的途徑、渠道,讓學生都能夠及時撲捉一些信息源,拓寬學生的信息范圍,有助于學生廣開思路,充分想象,在創新思維中學有所得,有所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需要不斷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要積極地響應新課改的教學需求。在實行素質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也要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要把握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細節,要主動摒棄舊有的教學模式的弊端,重新樹立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樣也能夠更好地實現大語文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