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惠
摘要:詩歌是文學領域中的一個經典內容,具有獨特的情感表達和藝術表現形式,初中語文教材中就選入了很多的現代詩歌,引導學生誦讀和賞析這些優秀作品,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很大的幫助。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現代詩歌教學中,可以引入文本細讀策略,從而對作品進行結構分析,揣摩語言運用,感受詩歌意境,從而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著很大幫助。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應用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文本細讀;意義;應用
引言
現代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變化,通過對這些具有時代氣息的詩歌進行賞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在初中語文現代詩歌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還應該融入更多的情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但當前的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的不高,也沒有好的賞析技巧,教師如果將文本細讀這一新理念融入其中,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
一、文本細讀在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文本細讀是一種新型閱讀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全面細致地閱讀文本材料,生成自己獨特的認知和感悟,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但應該正確認識到的是,文本細讀不是說逐字逐句的去讀,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和技巧的閱讀,將語言文字作為基礎,在文本語境的范圍內去分析。如果在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現代詩歌具有文字凝練、節奏鮮明、情感豐富、形式獨特等特征,學生在閱讀現代詩歌作品的過程,在享受詩歌之美的同時,也能夠感悟其中的文化內涵,豐富精神世界。通過文本細讀方法的運用,學生對于詩歌語言的感知及理解能力將會顯著提升,在鑒賞閱讀的過程中體驗美,從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而且內心情感價值觀也得到了培養,這將對他們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生在對現代詩歌進行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對于其中描述的景象進行豐富的聯想,找尋生活中熟悉的相識意象,從中品味到詩歌的樂趣。學生在誦讀的時候語感得到了培養,也體驗到了詩歌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深厚情感,把內心情感與作品解讀結合起來,從而深入理解作品內涵,產生個性化的認識,所以文本細讀能夠有效喚醒學生的內心情感,感受詩歌語言文字的運用的精妙,也會產生創作欲望,實現創造力的培養[1]。
(三)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對現代詩歌的語言進行細致的研讀過程中,學生一定會更好的感受文字,所以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在現代詩歌學習中,通過文本細讀的運用,就會在從中發現問題,進而去分析和解決,思維得到不斷的鍛煉,思維靈活度和深度都會逐漸提升。學生在閱讀中會對作者所描述的景色和事物進行更為深刻的想象和感受,與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情感產生共鳴,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二、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應用
(一)結構分析,把握節奏與旋律
現代詩歌在結構上有著一定的要求,節奏感強,情感表達直接,所以教師在運營會文本細讀進行教學時,應該在作品結構分析上給予重視,要讓學生對詩歌這種體裁有個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然后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和賞析。學生在閱讀現代詩歌的過程中,對于節奏及旋律應該特別重視,把握這兩方面的關系,要對整體情感基調明確把握,對于詩歌中的場景真正理解,在朗誦中感受韻律之美,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2]。例如在教學長春版初中語文《黃河頌》這篇課文,這個詩歌在結構上分為序曲、主體和尾聲三個部分,其中“望”字統領主體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播放《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幫助學生把握這首詩的情感節奏,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黃河的雄壯氣魄,以及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
(二)揣摩語言,感受深厚的主旨情感
現代詩歌的語言方面也有著突出的特征,在字詞運用方面作者仔細雕琢,可以說做到了準確而精煉,作者在反復推敲詞句的過程中,將內心的深厚情感充分地傳達了出來。初中語文在現代詩歌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做到精讀和細讀,現代詩歌作品在情感上都非常豐富,寓意深遠,所以學生必須要對語言進行反復的揣摩,進而去感受其中的主旨情感,這樣才能真正地對作品中的情感訴求有個全面深刻的理解[3]。例如對于《再別康橋》這一課文的閱讀中,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在語言上運用的非常優美,比如詩的開頭一節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那么“輕輕”與“悄悄”互換之后可以對比分析其中的變化,從而在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之中,表現出了詩人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之情。
(三)體會意境,充分聯想和想象
現代詩歌有著非常豐富的意境,藝術性很強,這種意境是語言美、音律美等藝術形式的融合,讀者在誦讀時可以進行聯想和想象,這樣的表達方式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文本細讀進行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反復朗讀,活躍思維,發揮想象力,從而去體會詩歌的意境,全面把握整個作品[4]。例如對于《我愛這土地》課文的教學中,“鳥”、“土地”、“河流”、“風”“黎明”等這些都是作者內心情感抒發的載體,是詩歌的意象,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需要解開這些意象,才能對詩歌進行真正的解讀。比如“鳥”就是飽受磨難,拼勁全力去歌唱生命的象征,“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正視寄寓詩人艾青愿為祖國獻出自己一切的決心。
結語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要注重文本細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從結構、語言、意境等方面引導學生的賞析,使其內心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不斷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而且也陶冶了情操。
參考文獻:
[1]陳慧蘭.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3(10):126
[2]許伯春.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2014(07):50-51
[3]高申峰.現代詩歌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應用[J].中學語文,2014(02):86-87
[4]何婷婷.文本細讀法在中學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