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開水時,如果水壺不帶“鳴笛”,是不是非得掀起壺蓋來看一看水開了沒有呢?當然不用,因為通過水的聲音就能判斷壺中的水是否燒開了。
通常,在水沸騰之前,水壺中會發出一種“嘶嘶”的聲音,而且會逐漸增強,隨后“嘶嘶”聲消失,產生一種較粗暴的響聲。然而,當水真正開了時,水壺中的聲音就變得柔和得多了。人們根據這些得出了“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這個結論。這里面含有什么科學道理呢?
原來,在水中和水壺內壁的表面小空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空氣。當水被加熱時,水中的空氣被排出來,這種情況在壺底和水邊最為明顯,會出現許多小氣泡,氣泡的活動會發出聲音,匯合起來就變成了“嘶嘶”聲。
繼續加熱,小氣泡體積膨脹離開壺底,上升到較冷的水中,氣泡破裂,發出了較強的噪聲。這個過程持續一段時間之后,水溫逐漸升高,氣泡破裂的位置距水面會越來越近。當水完全燒開時,氣泡到達水面才破裂,因此只有輕柔的濺水聲。(選自《很冷很冷的冷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