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豐
摘 要:中衛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該文總結了中衛市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規劃布局,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衛市;農業發展思路;規劃布局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22-02
1 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按照“一優三高”農業發展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創新完善農業經營體制,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人才和體制支撐,努力構建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產業化體系,促進農業向質量型、生態型、安全型轉變,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四化同步”。堅持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突出特色,以現代科技為支撐,按照城鄉一體化和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定位,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不斷擴規模、提品質、壯市場、強龍頭、優服務、育品牌,努力把中衛市建設成為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農民組織化、裝備現代化的西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堅持以特取勝和擴量提質增效并重,積極實施品牌戰略。重點圍繞硒砂瓜、枸杞、蔬菜、水稻、馬鈴薯等形成產業化生產規模的農產品,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產品,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及開通物流運輸通道。
2 發展目標
全市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萬hm2,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到2.33萬hm2,硒砂瓜面積達到7.33萬hm2,新優品種覆蓋率達100%,旱作節水微噴灌節水面積達3萬hm2,農機綜合配套技術達到90%以上,水資源有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全市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80%。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60家,農產品流通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家庭農場達到400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0家,培訓農村勞動力100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培訓達20萬人;全面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打造西北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西北清真農產品產業化示范基地、西北沙漠綠洲特色休閑農業示范區。
3 發展方向
突出“高效、綠色、生態”等功能,到2020年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三農”協調發展,實現“四化”同步發展三個目標,打造西北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西北清真農產品產業化示范基地、西北沙漠綠洲特色休閑農業示范區。一是西北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依托全市優質糧食、蔬菜、硒砂瓜、馬鈴薯、枸杞、蘋果、紅棗等具有西北特色的農產品優勢,借助現有特色園區、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招商引資,著力推進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發展具有西北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不斷增強示范基地集聚輻射帶動功能,將示范區打造成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試驗區。二是西北沙漠綠洲特色休閑農業示范區。中衛市北部位于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具有沙漠生態特點。同時黃河橫穿全區,灌區土壤肥沃,農業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綠洲,“沙漠綠洲”是沙坡頭特有的景觀資源。結合現代農業發展,開展休閑、體驗、采摘、觀光等休閑農業,加大資源優勢的宣傳力度,打造西北地區沙漠綠洲特色的休閑農業示范區。到十三五末,形成主導產業特色突出、服務體系配套完善、設施裝備水平顯著提高、農業效益明顯提升的現代農業體系。特色主導產業群初步形成,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扶持一大批農產品購銷大戶和購銷組織,培育形成以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干,集貿市場為主體的城鄉貫通的農產品市場網絡。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4 規劃布局
4.1 糧食生產 全市糧食小麥、水稻、玉米、雜糧播種面積穩定在12.70萬hm2,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4萬hm2;水稻種植面積0.93萬hm2;玉米種植面積5.90萬hm2;雜糧種植面積4.47萬hm2。糧食產業形成以衛寧灌區為主的水稻產業帶;以海原縣為主,輻射帶動中寧、沙坡頭區中部干旱帶的雜糧產業帶,在沙坡頭區、中寧、海原形成穩定小麥面積、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的小麥玉米產業帶。重點發展:一是以衛寧引黃灌區為重點發展優質糧食生產,以萬齊香米為龍頭,建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0.33萬hm2;依托節水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優質玉米2萬hm2;創建糧食高產“萬畝示范方”13個,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1.6萬hm2。二是以華盛、泰金等育繁推一體化制種企業為龍頭,以蔬菜、玉米、小麥、水稻制種為重點,面積0.33萬hm2。
4.2 硒砂瓜產業 2015-2017年,全市硒砂瓜種植面積穩定在6萬hm2左右,其中:沙坡頭區3.30萬hm2,中寧縣2.35萬hm2,海原縣0.35萬hm2。硒砂瓜總產量穩定在110萬t,銷售收入14億元左右。重點打造沙坡頭區香山、興仁、常樂、永康鎮(鄉),中寧縣鳴沙、白馬、徐套、喊叫水鄉(鎮),海原縣高崖、關橋鄉(鎮)硒砂瓜產業帶。
4.3 蔬菜產業 2015-2017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2.67萬hm2,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07萬hm2,露地蔬菜1.6萬hm2,建設永久性蔬菜基地0.2萬hm2(沙坡頭區1.33萬hm2)。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穩定在0.83萬hm2(日光溫室0.55萬hm2、拱棚瓜菜0.14萬hm2、供港蔬菜0.15萬hm2)。全市蔬菜產業總體形成沙坡頭區為主產區,以日光溫室、供港蔬菜及小拱棚瓜菜生產為主,輻射中寧、海原縣,以供港蔬菜、大拱棚瓜菜生產為主的產業布局。
4.4 馬鈴薯產業 2015-2017年,重點打造海原縣4萬hm2優質馬鈴薯產區,在脫毒種薯繁育推廣體系建設上,引進龍頭企業新建年繁育能力600萬粒的脫毒種薯繁育中心1個,建設原種生產基地0.02萬hm2,一級種生產基地0.2萬hm2,一級種薯推廣1萬hm2。在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上,建成3條產業帶:即以西安、樹臺、關莊、紅羊為主的小紅公路沿線產業帶,以曹洼、九彩、李俊為主的S202沿線馬鈴薯產業帶,以史店、賈塘、鄭旗為主的S305沿線馬鈴薯產業帶。同時,引導扶持以高崖、李旺、七營為主的高速公路及鐵路沿線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打造4個馬鈴薯“萬畝示范區”,即:曹洼鄉曹洼脫烈“萬畝示范區”,樹臺鄉紅井大嘴“萬畝示范區”,關莊鄉關莊窯兒“萬畝示范區”,紅羊鄉紅羊術川石塘紅堡“萬畝示范區”。在科技示范園建設上,重點建設提升曹洼馬鈴薯科技示范園區,海城鎮脫毒種薯繁育中心,海城鎮原原種生產基地,曹洼原種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孫國清,梁玉斌.做大做強中衛市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思考和建議[J].科學種養,2013(11):34-35.
[2]樓晨輝,劉金虎,孟建忠,等.中衛市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0(3):12-13,39.
[3]沈玉萍.中衛市沙坡頭區農業優勢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89,19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