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祥 張民楨 楊朝華
摘 要:為了真正體現機插秧增產的優勢,近年來溧陽開展了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設,實踐表明,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設已成為鞏固機插秧面積,提高機插作業水平和水稻產量的有效手段。該文總結了溧陽市開展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設的成效及主要措施。
關鍵詞:水稻;集中育供秧;成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49-02
開展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設,是鞏固機插秧面積,提高機插作業水平和水稻產量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溧陽在水稻生產上堅持推廣機插秧這一主栽模式,突出“五替代”措施(硬盤替代軟盤、基質替代營養土、機械化流水線播種替代手工播種、硬地育秧替代軟土基育秧、高速機栽插替代手扶機栽插),擴大應用硬地硬盤(微噴灌)育秧技術,加速推進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轉型升級。2015年,溧陽更是被江蘇省農委列為全省10個水稻集中育秧補貼試點市(縣)之一。為此,溧陽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強化技術創新,示范輻射作用明顯,極大地促進了機插稻的推廣普及。
1 取得的成效
1.1 完成了項目各項指標 全市共建設0.33hm2以上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點57個,共補貼秧田面積33.3hm2,機插服務涉及95個行政村,總面積為3 574.3hm2。
1.2 帶動了機插稻推廣普及 全市機插稻面積達36 733.3hm2,占水稻種植面積的91.8%,分別較2014年增加2 667hm2和提高5.7個百分點。
1.3 提高了合作社服務能力 項目以溧陽市海斌、芳伢、新聯等57個家庭農場或合作社為載體,實施水稻集中育秧項目。同時,為配合水稻高產增效創建整縣推進,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機90臺,高速插秧機保有量698臺。據統計,2015年57個農機合作社為社會提供機耕、機插服務面積達20 340hm2。
1.4 提升了專業化服務水平 一是各示范點選用的水稻品種,均為2015年度市農林局主推品種;二是示范點嚴格按照項目區騰茬時間、合作社機插能力實行分批播種;三是嚴格控制播種量,確保培育適齡壯秧,大田用種量3kg/667m2,播25張秧盤;四是制定壯秧標準,育秧過程中,做到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管理,并按機插秧育秧技術規程培育標準化壯秧;五是各示范點為農戶提供機插秧服務時,達到規定的栽插標準,即行距30.0cm、株距10.67~12.0cm,每667m2栽1.8萬~2.0萬穴,基本苗在6萬~7萬/667m2。
1.5 提高了秧苗素質和栽插質量 據考察,示范基地秧苗平均株高14.0cm,葉齡3.3葉,秧齡17.1d,分別比非示范基地少2.2cm、0.6葉、2.1d,適齡壯秧比例、每塊秧盤成苗、單株白根分別為98.6%、4 208株和11.2條,分別比非示范基地多10.6%、312株和3.1條(見表1)。同時,栽后田間調查數據,示范基地為農戶栽插密度為1.95萬穴/667m2,比非示范基地增加0.35萬穴/667m2;每穴苗數、空穴率和基本苗分別為3.6個、3.1%和7.02萬/667m2,分別比非示范基地減少1.2個、2.1%和0.66萬/667m2(見表2)。
表1 示范點與非示范點秧苗素質比較2 主要措施
2.1 強化組織領導 根據溧陽市農林局、財政局《關于下達2015年省級農業生產保障能力建設——糧油高產創建及水稻集中育秧項目資金的通知》(溧農發〔2015〕101號)文件精神,項目由溧陽市作栽站承擔實施,具體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等。為此,市作栽站與各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了溧陽市水稻集中補助項目協議,明確了雙方的職責范圍,特別強調各合作社、家庭農場對于自行采購的育秧硬盤、基質等物資,要如實開具發票,如發現并查實虛開發票,將取消補貼,并取消其今后參與市作栽站組織實施的其他項目資格。同時,市農林局負責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協調等,并對項目的運行動態進行全程監督指導。
2.2 強化資金補貼 配合水稻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建設,溧陽繼續對硬盤、基質以及播種流水線進行補貼。據統計,全市擁有育秧硬盤162.39萬張,其中新增58.63萬張,育秧基質12.25萬袋,播種流水線68條,其中新增18條。
2.3 強化宣傳發動 采取專題培訓、會議培訓、現場觀摩培訓等形式,對農技人員和合作社、家庭農場負責人進行了重點培訓。全市共舉辦專題培訓班3次,培訓人員150人次;現場培訓2次,培訓人員320人次,同時發放了機插秧硬地硬盤育秧技術規程、機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技術資料2萬多份。
2.4 強化技術創新 育秧是水稻生產的重要環節,是提高秧苗素質,打好豐收基礎的關鍵措施。為此,溧陽市在育秧上創新發明了機插水稻硬地硬盤(微噴灌)育秧技術。該技術利用空閑的水泥場地、曬場、空置路面等硬地資源代替傳統田間育秧,培育出符合機插要求的壯秧,使機插秧水稻育秧和管理過程轉移到硬地上進行,使機插秧水稻育秧真正成為一件“可以穿著皮鞋完成”的事。水稻機插秧硬盤硬地育秧方法目前已獲國家發明創造專利(專利號201310292892.2)。2015年,全市共落實硬地硬盤育秧示范點68個,面積46.46hm2,其中微噴灌硬地硬盤育秧示范點25個、20.43hm2。例如,上黃旭東農機專業合作社創建了常州市首家商品化集供秧中心,發展硬地育秧2.4hm2(其中永久性秧池面積1.47hm2),可供周邊667hm2大田栽插。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