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 要:以“黑豐一號”籽瓜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對籽瓜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生物有機肥1 200kg/hm2+定量噴施葉面肥,能有效提高籽瓜大小、重量、千粒重、產籽率,降低白籽率,且施用生物有機肥+葉面肥能顯著提高鮮瓜與種子產量。因此,施用1 200kg/hm2生物有機肥+定量噴施葉面肥是一種比單一化肥更好的施肥方式。
關鍵詞:生物有機肥;籽瓜;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72-02
Effect of Bio-organic and Foliar Fertilizer on Traits and Yield of Seed Watermelon
Zhang Kai et al.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on traits and yield of seed watermelon with “Heifeng No.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bio-organic with 1200kg/hm2 and quantitative folia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improve size,weight,kernel weight,producing seed ratio effectively,and also decrease white seed ratio,and bio-organic and quantitative folia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increase seed watermelon and seed production. Therefore,application of bio-organic with 1200kg/hm2 and quantitative foliar fertilizer is a better fertilization mode than chemical fertilizer.
Key words:Bio-organic Fertilizer;Seed Watermelon;Traits;Yield
籽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1],許多營養成分超過普通西瓜,據《本草綱目》和《求真本草》記載,“籽瓜性味甘”,“籽瓜肉汁可潤肺,解心脾胃熱,止消渴,消除潰腫”。籽瓜主要是用于瓜籽生產,部分作為商品出售或自食[2],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經濟作物。耐干旱、耐堿、貧瘠,旱砂田種植籽瓜的歷史距今逾200a[3]。因籽瓜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等優勢,在甘肅中部旱砂田種植廣泛[4]。但由于長期耕作過程中,化肥用量大或施肥不均衡[5]等因素造成養分利用率低、連作障礙嚴重等問題,縮短了砂田使用年限[6],使其難以可持續利用,嚴重威脅著砂田的生存與發展。傳統耕作措施雖然可以延長砂田使用年限,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較難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7]。砂田退化對于砂田的利用及其保證作物穩產豐產構成了威脅,確為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生物有機肥是近年推廣應用的一種新型肥料,集有機肥和化肥的優點為一體,并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施入到土壤中,不僅能為作物提供養分,而且能促進土壤養分轉化,提高土壤有效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土壤結構[8],顯著提高籽瓜產量,改善籽瓜品質,保護環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9-13]。本試驗通過不同生物有機肥+定量葉面肥施用試驗,探討生物有機肥+葉面肥對籽瓜農藝性狀、產量的影響,為籽瓜種植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高灣鄉賈崖村。試驗品種選用“黑豐一號”。肥料選用蘭州沃華農生物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有機肥和葉面肥:沃華農精致有機肥(以乳酸菌及酵母菌為主體,含有效菌數≥5千萬/g;活性成分:氮+磷+鉀≥5%,有機質≥45%);富華農有機葉面肥內含植物所需的22種氨基酸,主要元素(氮、鉀、鈣、硫、鎂)及微量元素(硼、錳、鋅等)。并提供核酸、維生素、有機酸、糖等作為維持健康植物的必需養分。
1.2 試驗方法 生物有機肥設置2個水平(900kg/hm2、1 200kg/hm2),同時定量噴施葉面肥(100mL稀釋500倍,坐果期和膨大期共噴施2次),記為處理1、處理2。對照(ck)處理為普通化肥(純氮105kg/hm2,P2O575kg/hm2,K2O45kg/hm2)。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處理3次重復,試驗小區面積為15m2。試驗地選用自然條件相似的旱砂地,雙行壟作、穴播覆膜種植,壟寬100cm,株距75cm。生物有機肥一次性基施,施肥時間為播種前1d。其它管理
同當地大田相同。在成熟期測定籽瓜大小、單瓜重、種子大小、千粒重、產籽率、白籽率、產量。
1.3 數據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顯著性分析(Duncan法),Excel2007繪制圖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單瓜大小和重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生物有機肥1 200kg/hm2+定量噴施葉面肥處理使籽瓜縱徑與橫徑有顯著增加,單果重較其它2個處理增加0.1kg左右(P<0.05);生物有機肥900kg/hm2+定量噴施葉面肥處理與ck沒有明顯差異(P>0.05)。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單瓜大小和重量的影響
2.2 不同施肥處理對種子大小和千粒重的影響 由表2可知,1 200kg/hm2+葉面肥、900kg/hm2+葉面肥和ck這3個施肥處理下,籽瓜種子縱徑與橫徑無顯著性差異(P>0.05),900kg/hm2+葉面肥處理下的千粒重與其它2處理無差異(P>0.05),但1 200kg/hm2+葉面肥處理比ck的千粒重明顯增加了8.1%(P<0.05)。說明施肥方式對籽瓜種子大小無明顯影響,但是高生物有機肥+定量葉面肥噴施可以顯著提高千粒重。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種子大小和千粒重的影響
2.3 不同施肥處理對產籽率和白籽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1 200kg/hm2+葉面肥處理的籽瓜產籽率分別較900kg/hm2+葉面肥處理和ck顯著增加12.5%、16.1%(P<0.05),900kg/hm2+葉面肥和ck沒有顯著差異(P>0.05)(表3)。3個施肥處理方式下白籽率規律表現為ck>900kg/hm2+葉面肥
>1 200kg/hm2+葉面肥,處理間差異均顯著(P<0.05)。說明1 200kg/hm2+葉面肥處理能顯著提高產籽率、降低白籽率。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產籽率和白籽率的影響
2.4 不同施肥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1 200kg/hm2+葉面肥處理的鮮瓜與種子產量最高(分別為29 807.1kg/hm2、981.5kg/hm2),900kg/hm2+葉面肥處理次之(分別為
28 125.6kg/hm2、889.4kg/hm2),ck最低(分別為27 948.3kg/hm2、823.7kg/hm2)。經方差分析,3個處理施肥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施用生物有機肥+葉面肥比單一化肥能顯著提高鮮瓜與種子產量。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地所在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特別適合籽瓜生產,但常年耕作、肥料不合理施用等原因造成連作障礙,使砂土退化,影響了籽瓜產量。前人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狀況,維持作物的可持續生產[8]。由本次試驗研究表明,應用生物有機肥+葉面肥,籽瓜大小、重量增加,最終明顯提高了鮮瓜產量;千粒重與產籽率均增加,白籽率降低,種子產量也顯著增加。因此可以推斷,施用生物有機肥+葉面肥,可以改善籽瓜生長微環境中的營養條件,使單瓜、種子更能充分發育,產籽率和種子產量明顯高于單一化肥的施用。
參考文獻
[1]劉瑾.旱砂田鮮食籽瓜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3(7):64-65.
[2]羅崇明.景泰縣旱砂田籽瓜栽培與貯藏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2(11):46-47.
[3]馬忠明,杜少平,薛亮.砂田西瓜甜瓜生產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2010,23(3):60-63.
[4]陳年來,陶永紅.荒漠沙地籽瓜精細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西瓜甜瓜,2002(1):14-17.
[5]李小剛,王平,劉淑英,等.蘭州砂田蔬菜施肥現狀及鉀肥肥效[J].土壤通報,2001,32(5):220-221.
[6]馬忠明,杜少平,薛亮,等[J].核農學報,2013,27(3):358-364.
[7]王金牛,謝忠奎,郭志鴻,等.砂田退化對土壤溫度和蒸發影響的模擬研究[J].中國沙漠,2010,30(2):388-393.
[8]羅興錄,岑忠用,謝和霞,等.生物有機肥對土壤理化、生物性狀和木薯生長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8,17(1):167-173.
[9]呂國華,王洪禮,樂錦華,等.打瓜配方施肥技術研究——N、P、K、Zn組分配比及其肥料效應[J].石河子農學院學報,1994,12(22):53-56.
[10]安力,張巨寬.河西新墾沙荒地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對籽瓜增產的效果[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7,32(1):65-67.
[11]林明,李承業,潘竟海,等.種植密度對籽瓜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2,49(3):448-453.
[12]曾希琳,張正玉,閆樹中.優質特大板籽用西瓜栽培技術[J].中國西瓜甜瓜,1995(1):29-31.
[13]孔祥義,李勁松,許如意.不同整枝留果方式對甜瓜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中國瓜菜,2008(1):10-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