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H值過高或過低
pH值的變化對蝦蟹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pH值過低(酸性水,pH值低于6.5),可使蝦蟹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載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癥;pH值過高的水則易腐蝕鰓組織,同樣對蝦蟹的生長不利。蝦蟹養殖池塘水質的pH值一般應保持在6.5~8.5。
應對措施:當水體pH值過低時,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用生石灰化水潑灑;當水體pH值過高時,可采用換水或施用“解毒綠水安”“降堿素”等措施降低水體pH值。
二、氨的含量超標
水體中的氨是以非離子氨(NH3)和銨離子(NH4+)兩種形式存在的,其中非離子氨對蝦蟹有毒性,而銨離子出現在池塘中是無害的。非離子氨濃度如低于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值(≤0.02毫克/升)時,不會影響蝦、蟹生長繁殖;當非離子氨在0.02~0.2毫克/升時,雖濃度輕度偏高,但對蝦、蟹的生長無影響;非離子氨濃度在0.2~0.6毫克/升時,易造成細胞和組織的損傷和感染,導致發病;非離子氨濃度≥0.6毫克/升時,對蝦蟹的毒性較大,在高溫及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極易導致蝦、蟹中毒、發病,甚至大批死亡。為了保證池塘中蝦蟹的安全,應將非離子氨的濃度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
應對措施:①定期潑灑水博士,可提高蝦蟹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減少糞便的排泄量,從而降低池塘水體中的氨氮水平,防止氨氮過高造成對蝦蟹的危害。②潑灑沸石粉或活性炭降氨。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炭,一般每畝用沸石粉15~20公斤或活性炭2~4公斤,能通過離子交換和吸收有毒代謝產物來降低水中的氨含量。③培植、種植水生植物,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如伊樂藻、苦草和輪葉黑藻,可有效地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質,降氨效果明顯。
三、亞硝酸鹽濃度過高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成硝酸鹽過程的中間產物,一旦硝化過程受阻,亞硝酸鹽就會在水體內積累。當養殖水體中存在亞硝酸鹽時,蝦蟹等養殖動物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會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長期處于高濃度亞硝酸鹽水體中會抑制蝦蟹生長甚至導致蝦蟹發病。亞硝酸鹽是誘發暴發性疾病的重要環境因子,一般將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
應對措施:①開動增氧機或全池潑灑粒粒氧、富氧,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可氧化水體中的亞硝酸鹽為硝酸鹽,減少其危害。②使用新研制的亞硝速凈全池潑灑,可快速降低亞硝酸鹽濃度。
四、硫化氫
硫化氫是一種可溶性有毒性氣體,如果養殖水體中硫化氫的濃度高于0.1毫克/升,蝦蟹等養殖動物的生長速度、活動力和抗病能力會減弱。硫化氫濃度升高至0.5毫克/升時,會嚴重破壞蝦蟹的中樞神經,硫化氫與蝦蟹血液中的鐵離子結合使血紅蛋白減少,降低血液載氧功能,導致蝦蟹呼吸困難,甚至中毒死亡。水產養殖水體中的硫化氫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應對措施:①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氫,并可抑制硫酸鹽還原菌的生長和繁衍。②控制pH值。pH值越低,發生硫化氫中毒的機會越大。一般應控制pH值在7.8~8.5,如果過低,可使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要注意水中氨氮的濃度,以防引起氨中毒。③經常換水,使池水有機污染物濃度降低,同時向新水中潑灑水質改良王、碧水靈,能沉淀水中的硫化氫。④干塘后徹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除,應將底泥翻耕曝曬,以促使硫化氫及其他硫化物氧化。
五、溶氧量不足
水體溶氧產生的主要途徑是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大氣中空氣的溶入。溶氧量對蝦蟹的生長發育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溶氧量充足,蝦蟹攝食旺盛,餌料利用率高、生長快;溶氧量不足,蝦蟹攝食、消化功能下降,呼吸作用增強、能量消耗大、生長緩慢、免疫力降低,輕則影響生長,重則感染病害,甚至引起死亡。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淡水養殖一晝夜16小時以上的溶氧量必須大于5毫克/升,其余任何時候的溶氧量均不得低于3毫克/升。
應對措施:①對水體施肥,特別是施用磷肥,改善池水氮磷比例,促進浮游植物生長,增加溶氧水平。②加注新水,新水體中含有豐富的溶氧,可隨著注水一同進入池塘,從而提高池塘水體中的溶氧水平。③開動增氧機或潑灑化學增氧劑增氧。
六、藍藻水華泛濫成災
藍藻易在高溫季節的富營養化水體中大面積暴發,由于藍藻的大量繁殖,常在水面聚合成一層厚厚的藍綠色藻漿,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藍藻水華”。藍藻的大量暴發給蝦蟹養殖造成的危害主要有:降低溶氧,抑制浮游生物有益種類的生長繁殖,大量死亡時,產生毒素,惡化水質,從而影響蝦蟹的正常生長。
應對措施:①增加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魚類(鰱、羅非魚等)數量。②選用青苔殺星,每3 畝(1米水深)用100 毫升,可有效防治藍藻。
(江蘇 黃東文 房元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