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表現與診斷
李清
目的 對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表現與診斷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 抽取臨床確診急性肺栓塞患者118例,將其按照《2008年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與治療指南》的危險分層標準進行危險分層,對比分析不同分層患者的心電圖表現。結果 本組118例患者劃分在高危組者19例,V1~V4導聯T波倒置發生率為63.16%,非高危組99例,V1~V4導聯T波倒置發生率為29.29%,高危組患者V1~V4導聯T波倒置出現幾率較非高危組顯著升高(P<0.05)。2組V1導聯ST段抬高,Ⅲ導聯ST段抬高,V1導聯QR/qR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心電圖檢查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險分層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后的臨床診治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急性肺栓塞;心電圖;危險分層;診斷;治療
臨床上急性肺栓塞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急性肺血管疾病,調查顯示[1],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可達15%,因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癥狀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等相似,臨床誤診和漏診的發生率較高。近幾年關于急性肺栓塞的臨床診斷研究不斷深入,心電圖為臨床診治心臟系統疾病的常用手段[2]。本次研究中出于對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表現與診斷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臨床心電圖診斷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臨床確診急性肺栓塞患者,抽取其中的118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男64例,女54例,年齡23~87歲,平均(56.8±11.9)歲,住院時間3~28d,平均(16.5±3.5)d。本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經肺增強CT、通氣灌注掃描、肺血管造影得到證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針對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比分析高危險分層患者和非高危險分層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
1.2.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就診時均接受12導聯心電圖檢查,走紙速度控制在25mm/s,標準電壓為10mV,針對存在疑義的心電圖,經2位高年資醫師進行閱片,并作出綜合診斷。
1.3 診斷標準 在診斷中,患者臨床檢查符合下列至少一項者方可確診[3]:(1)經肺動脈造影/CT血管造影證實肺動脈存在阻塞或者是充盈缺損;(2)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昏厥、疼痛以及不對稱下肢腫脹等表現,并合并有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經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證實,肺段分布局部肺灌注存在缺損,并且與通氣顯像不符合。
危險分層標準:研究中以《2008年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與治療指南》[4]的危險分層為標準對患者進行危險分層,將急性肺栓塞患者分成高危險組和非高危險組。
1.4 統計學方法 在數據處理工作中,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危險分層結果 本組118例患者劃分在高危組者19例,所占比例為16.10%,非高危組99例,所占比例為83.90%。
2.2 心電圖診斷結果 精通發現,高危組患者V1~V4導聯T波倒置、V1導聯或Ⅲ導聯ST段抬高出現幾率較非高危組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高危組與非高危組心電圖診斷結果統計[n(%)]
臨床上急性肺栓塞的癥狀表現多樣,其中咳嗽、氣促、胸痛、胸悶以及咯血等最為常見,在臨床急診過程中,很容易將其誤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等等[5]。目前臨床上心電圖檢查為急診對急性肺栓塞患者診斷中的常用手段,在急診中具有操作簡單,易于實施的優勢,并且可以快速為心臟急癥提高可靠的準確的診斷依據[6]。
在出現急性肺栓塞后因肺血管急性堵塞、右心室壓力驟增,進而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室擴張、右心負荷增加等諸多改變,從而可以引起頸靜脈怒張、肺動脈瓣第二心音亢進、甚至血壓也會明顯降低,血氧水平降低,兒茶酚胺等炎癥因子的釋放,最終引起心率加快[7]。在心電圖上,會表現出右室負荷增加,譬如說電軸改變、竇性心動過速、右束支阻滯、V1~V4導聯T波倒置、V4~V6導聯ST段壓低以及肺性P波等等[8]。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肌受累,致使心肌酶指標改變。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本組118例患者劃分在高危組者19例,非高危組99例,經對比發現,高危組患者V1~V4導聯T波倒置、V1導聯或Ⅲ導聯ST段抬高出現幾率較非高危組明顯升高(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9-11]。
綜上所述,急診心電圖檢查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險分層的診斷和鑒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電圖V1~V4導聯T波倒置、V1導聯或Ⅲ導聯ST段抬高等改變可為臨床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和危險性鑒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在今后的臨床診治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1] 李承峰,焦光宇.33例急性肺栓塞臨床分析及診治體會[J].當代醫學,2011,17(7):2118-2119.
[2] 吳業新,張素花,李華.心電圖變化與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2(1):102-104.
[3] 闞英,王鐵.肺通氣/灌注顯像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及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16(12):563-567.
[4] 王靜,王玲,李嬋,等.超聲診斷肺動脈栓塞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1(2):199-201.
[5] 胡文江,鄭瑞蓮.影像學對肺栓塞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16(21):728-729.
[6] 梁文學,張天維,王勇.急性肺栓塞28例臨床診斷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1,21(6):286-289.
[7] 王葉舟.心電圖在篩查急性肺栓塞中臨床價值的探討(附42例心電圖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2):644-646.
[8] 李琳,秦保健.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改變及其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7(11):211-214.
[9] 陳艷麗,牛聰穎,劉興利,等.急性肺栓塞265例心電圖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2(11):544-547.
[10] 蔣建文.肺栓塞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0,33(12):772-774.
[11] 盧海燕.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2,22(8):323-3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12
江西 341000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