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祚荃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臨床觀察
毛祚荃
目的 探討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白內障患者110例110眼,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55眼),其中對照組患者予以球后麻醉,研究組患者予以表面麻醉,觀察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治療效果。結果 2組患者麻醉效果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3±8)min少于對照組(22±1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白內障患者,麻醉效果好,手術時間少,適宜于基層醫院開展。
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白內障;球后麻醉;表面麻醉
白內障是最為常見的致盲原因,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不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設備昂貴、技術難度高并且手術費用大,同時硬核處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從而限制了其臨床應用的范圍[1]。傳統白內障手術往往是用球后麻醉,容易導致患者的眼球穿孔以及視神經損傷,引發術后散光等方面的并發癥。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有著散光少、切口小以及手術時間短等優點,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取得顯著效果。為了探討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應用效果,選取白內障患者110例(110眼),對其臨床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人民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收治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110例(110眼),其中男67例(67只眼),女43例(43只眼),患者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52.1±1.1)歲。110例患者中并發白內障35例,外傷白內障28例,老年白內障4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n=55)。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球后麻醉,使用2%的利多卡因于患眼球后行阻滯麻醉。研究組患者予以表面麻醉,于術前20min滴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1次/5min,l~2滴/次,共滴4次[2]。
1.2.2 手術方法。2組患者均使用蘇州66顯微鏡進行手術,手術使用3mm×8mm的橢圓形圈套器以及碎核刀(蘇州明仁器械廠生產)[3]。首先使用開瞼器進行開瞼,對于那些不合作的患者則使用上直肌的懸吊縫線,以穹窿為基底做結膜瓣,同時使用燒灼器來燒灼止血或者是電凝止血[4],在距離患者角膜緣后面1mm的水平或者是反眉狀1/2板處切開鞏膜,其中弦長約為5mm,做透明角膜的切口,然后使用截囊針進行環形的截囊或者是撕囊,前房穿刺之后進一步擴大切口,讓內口要超過外口2mm左右[5],之后水分離患者的晶狀體核,同時醫師雙手使用輔助鉤將其旋撥到前房,在晶狀體核的上下都要注入透明質酸鈉(正大愛維公司生產),用碎核刀將核分成兩半,然后伸入晶狀體的圈套器分別取出。之后使用雙管的注吸器來吸凈皮質,并且在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之后對于虹膜反復脫出或者的玻璃體脫出的患者行鞏膜縫合,其余患者則不需要縫合,然后整復球結膜瓣,并且于患者的球旁注射20000U的慶大霉素以及2.5mg的地塞米松[6]。
1.3 療效評價標準 麻醉效果分3級。I級:無痛感或只有微痛,患者于術中配合較好;Ⅱ級:有輕度的疼痛,患者可忍受并且配合手術的順利完成;Ⅲ級:疼痛明顯,患者無法配合手術,需要改用其他的麻醉方法[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本研究全部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麻醉效果比較,對照組55例患者Ⅰ級31例,Ⅱ級16例,Ⅲ級8例;研究組患者Ⅰ級34例,Ⅱ級12例,Ⅲ級9例,2組患者在麻醉效果方面無統計學意義。手術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22±17)min,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是(13±8)min,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
3.1 白內障的手術治療 聯合使用超聲乳化術以及晶狀體的植入是白內障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基層醫院的設備落后并且眼科的技術力量較為薄弱,無法開展這一術式[8]。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角膜切口大,術后容易出現散光而導致患者的視力比較差。球后麻醉則容易導致并發癥,例如球后出血、眶內感染、眼球穿孔以及視神經的挫傷等,所以不被眼科醫生及患者接受。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是在囊外摘除術上發展而來的,有著損傷小、傷口愈合快、麻醉刺激少、手術時間短以及視力恢復快等方面的優點,適合于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同時該手術并不需要專業的超聲乳化設備,并且有著成本低以及操作簡單的特點,因此在基層醫院應用逐漸普及,降低了白內障手術的費用。
3.2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中使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為患者進行表面麻醉,有效成分是鹽酸奧布卡因,有著作用快以及起效時間長的特點,對瞳孔大小、眼壓以及調節功能都沒有影響,并且通過結膜的表面給藥,使藥物容易擴散吸收,起到迅速麻醉的效果[8]。表面麻醉同球后麻醉比較而言,藥物毒副作用較小。球后麻醉的毒副作用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誘發眼內神經纖維的中毒變性,用量過大或者注入血管之內則會導致嚴重并發癥,表面麻醉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一方面避免球后麻醉的并發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手術的適應證。
總而言之,本研究證明表面麻醉可以獲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安全性高,特別是在基層醫院以及貧困地區大批量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時候,表面麻醉更為安全并且適應癥更廣,臨床上可以推廣應用。
[1] 謝愛宏,李桃云,譚輝.小切口非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7(3):803-805.
[2] 伊瓊,劉年,時亞新.表面麻醉下行自內障超聲乳化術[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1,23(3):289-290.
[3] 吳振中,蔣幼芹.眼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5-46.
[4] 陸斌,王文清,陳蕾,等.表面麻醉下超聲乳化術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2,10(3):232-233.
[5] 張紅,龔永祥,粱晶晶.白內障手術切口與視力關系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3,24(1):152-153.
[6] 徐小明,項振揚,張琦.白內障術中采用選擇性切口對降低術前角膜散光的作用[J].臨床眼科雜志,2013,15(2):122-124.
[7] 王劍峰,王愛蓮,楊洪霞.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3,15(6):532-533.
[8] 李建學,白曉寧,惠靚.白內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2,7(4):1180-11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44
江西 330500 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人民醫院 (毛祚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