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研究
周文娟
目的 探討溶血現象對于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方法 抽取40例體檢者的血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血樣量為4mL,隨機均分為2組(n=20),1組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觀察樣),另1組血樣置于肝素管(對照樣)。對2份血液樣本進行臨床常規生化檢測,觀察血糖(GLU)、血鉀(K+)、血脂[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血尿酸(UA)、肌酐(Cr)肝功能指標[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尿素氮(BUN)、堿性磷酸酶(ALP)等指標。結果 溶血樣品中ALT、AST、LDH、K+、TC均顯著高于對照樣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血樣品中ALP則顯著低于對照樣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溶血現象的發生會顯著影響臨床生化檢驗項目中各項指標的準確性,因此,要嚴格控制檢驗的各個環節,預防溶血現象的發生,確保檢驗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溶血現象;臨床生化檢驗;影響
溶血現象(hemolysis)在臨床上主要是指由于患者的血紅細胞發生破裂,而使血紅蛋白發生逸出的現象。檢測用的血液樣品發生溶血現象是臨床生化檢測中最為常見的干擾因素[1]。發生溶血的血液中混有許多血細胞的成分,會對各種臨床檢驗產生一定影響。血液樣品的溶血可大致分為體外溶血和體內溶血2種,其中,造成體外溶血的主要因素是采血和處理血樣時的一些物理和化學因素導致;體內溶血則主要由于患者進行的手術、使用的藥物或遺傳因素造成的[2]。而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真空管采血也會增加血液樣品發生溶血現象的概率。本研究通過探討血液樣品的溶血現象對于臨床生化指標測定結果的影響,以及對于溶血標本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臨床生化檢驗的準確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醫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的40例健康體檢者的血液樣本作為分析對象,樣品選擇要求:代謝功能性的疾病,無嚴重器官性疾病,最近未發生過感染,生化指標在正常范圍內。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4~45歲,平均(34.7±11.2)歲。血樣均為早晨空腹時靜脈采取,取樣量為4mL,隨機均分為2組(n=20)。其中1組采用人工將血凝塊反復地快速抽吸10次使血液樣品發生溶血(血清血紅蛋白濃度達4g/L),作為觀察樣;另1組血液樣品加入肝素,在室溫下使血清自然分離進行測試,作為對照樣,用肉眼對照樣品進行檢查,樣品中無可見的溶血、脂血和黃疸。
1.2 方法 樣品在室溫下1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分離后的樣品4℃保存,統一進行檢測。選用麥瑞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用同一批號的試劑進行檢測,質量控制在控制范圍內,所有操作應按照說明規范進行。對檢測獲取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并進行分析比較。觀察血糖(GLU)、血鉀(K+)、血脂[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血尿酸(UA)、肌酐(Cr)肝功能指標[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尿素氮(BUN)、堿性磷酸酶(ALP)等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溶血樣品中ALT、AST、LDH、K+、TC均顯著高于對照樣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血樣品中ALP則顯著低于對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樣本TG、BUN、
GLU、UA、C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份血清樣本臨床生化檢測結果的比較(x±s)
在臨床上,生化檢驗的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映受檢者血清各項指標,檢驗結果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因此,這項數據是否準確會嚴重影響臨床診治工作[3]。大量臨床研究表明,血液樣本發生溶血是臨床上造成生化檢驗結果偏差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溶血時紅細胞中的成分會大量進入到血清中,干擾血清各項生化指標的測定[4]。從原理上來說就是紅細胞中的許多物質會對細胞的正常代謝活動產生影響,使血清中各種物質產生顯著性的變化;紅細胞中一些物質還會在釋放到血清中后,與血清中原有的某些物質產生特定的化學反應,比如對于葡萄糖氧化酶與酸性磷酸酶等酶類的活性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5]。因此在臨床檢查中,血液標本是否發生溶血是關乎檢查準確性的重要環節,ALP、ALT、AST、LDH、K+等物質在細胞內的濃度遠高于細胞外液[6],因此,溶血的發生,對于預期相關的生化指標必然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溶血樣本中ALT、AST、LDH、K+、TC、ALP含量與正常樣本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正確地認識溶血現象對于生化檢驗結果造成的假性降低或者升高,可以有效減少臨床檢驗的失誤率,進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為了有效預防溶血現象的發生,除加強對于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抽血技術以及加強對于溶血現象的重視程度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7]:(1)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采血,采血過程中要盡量使所使用器具(如針頭、試管、注射器)保持清潔和干燥;要禁止使用酒精對器具進行消毒,因為酒精會使樣品發生溶血;止血帶的松緊要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在出現回血后緩慢將血液注入試管,不可對試管進行劇烈的震蕩,拔出注射器活塞的速度要慢,防止血細胞破裂的發生[8]。(2)采集到血樣后必須盡快使血清自然分離,避免使樣品保存在冰箱冷凍室,樣品融化的過程可能造成溶血。(3)血液樣品應在第一時間立即送檢,長時間的存放會加大消毒液等物質滴入樣品中的概率[9]。(4)一旦發現樣品出現溶血現象,應立即重新抽取血樣,以防檢驗結果發生錯誤。(5)要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醫療器械,嚴格控制器械產品的質量,防止因為不合格器械導致的溶血。
綜上所述,溶血現象的發生會對臨床生化檢測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嚴格控制從采血到檢驗的各項環節,對于溶血現象的發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1] 彭潔.溶血對干化學生化檢驗的結果影響觀察[J].當代醫學,2011, 17(11):43-44.
[2] 顧敏.生化檢驗中溶血的作用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567-568.
[3] 張蘇,唐先平,沈朝輝.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預防對策探討[J].中外醫療,2010,29(18):187.
[4] 劉海燕.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及預防對策[J].當代醫學,2011,17(27):33-34.
[5] 羅海濤.溶血現象對于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3):53.
[6] 吳建耀,胡麗敏.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影響的觀察和預防[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1(12):131-146.
[7] 詹燕華,周世鋒.標本溶血對生化分析儀測定結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7(1):78.
[8] 沈愛永.標本溶血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4,7(2):120-122.
[9] 張軻,李小毓.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結果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234-2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54
湖南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醫院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