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榮
心血管內科患者156例的臨床護理體會
姚金榮
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156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n=78),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對比2組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
心血管內科;內科;臨床;護理
心血管內科疾病種類較多,且病情復雜,往往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風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1]。加強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的并發癥。本文對156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山東省濟南高新區孫村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的156例患者,其中男83例,女73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2.6±4.3)歲,病程1~16年,平均(6.2±3.6)年。心血管疾病為:心絞痛38例、心肌梗死21例、冠心病71例及心率不齊26例。將1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n=78),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1)保持病房的整潔、清凈,控制病房內的溫度及濕度;(2)保持患者皮膚干燥、清潔,定時為患者翻身、扣背,避免發生壓瘡等;(3)清潔患者的口腔,避免出現口臭、感染等;(4)合理安排患者的膳食,控制患者食量,禁食高脂、高鈉食物;(5)加強夜間巡視,以便及時發現異常[2-3]。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危重,患者通常存在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細心關注患者,耐心的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進展及預后知識,積極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安慰、支持、鼓勵患者,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過程[4]。(2)藥物護理。心內科用藥復雜,做好藥物護理工作能顯著降低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應掌握常見藥物的作用機理、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按照醫囑給予患者藥物,并加強患者用藥期間的基礎護理,密切注意患者的用藥反應,發現異常,上報醫生給予及時處理。(3)失眠護理。心內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更易受疾病、環境及心理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失眠癥狀,比如難入睡、易蘇醒等。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安靜的病房環境,方便其睡眠。對于重度失眠患者,可按照醫囑給予適量的鎮靜催眠藥物,使患者能得到正常休息。(4)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囑患者健康飲食,注意休息,調節心態,加強鍛煉等,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來院就診等[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治愈率及護理滿意度。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明顯好轉;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或體征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病情未變化或持續加重[5]。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全部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2%、84.6%,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75,P=0.01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4.9%,其中滿意53例,基本滿意21例,不滿意4例;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0.8%,其中滿意39例,基本滿意24例,不滿意15例,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252,P=0.007)。

表1 2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上的高發疾病,同時也是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由于本病反復發作、病情復雜,治療周期較長,除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措施外,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也十分必要。有研究表明,在心血管內科中,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療效。
心血管病情重且復雜,患者易受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護理人員應耐心勸導患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使患者增強治療信心。同時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比如保持病房環境的舒適、整潔,為患者更換床單等,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識,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此外,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監督,使患者科學、合理用藥,避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通過護理干預,能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6]。還可采用優質護理模式,讓患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治療效果[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較好,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1] 王菊文.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的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 11(2):651-652.
[2] 唐軍.心血管內科患者234例的臨床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0):221.
[3] 羅麗珍.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4):231-232.
[4] 魯寧,左懷蕾,趙圣男,等.心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0):197-198.
[5] 毛祚燕.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5,21(9):120-121.
[6] 程兆偉.整體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3:248-249.
[7] 季廣龍.心血管內科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與安全防范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7:168,1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76
山東 250104 山東省濟南高新區孫村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姚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