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秋
布拉氏酵母菌對小兒急性腹瀉的療效及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德秋
目的 探究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臨床療效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急性腹瀉患兒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50),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治療后觀察比較2組患兒臨床療效、止瀉時間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平均止瀉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CD3、CD4、CD4/CD8指標檢測結果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CD3、CD4、CD8和CD4/CD8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兒各項指標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急性腹瀉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高,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臨床療效顯著。
小兒急性腹瀉;布拉氏酵母菌;細胞免疫
小兒急性腹瀉是兒科臨床中常見病,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綜合征[1],臨床特征表現為大便不成形,伴大便次數增多或嘔吐,兒童發病率高,如果治療不當,易導致慢性腹瀉、脫水和營養不良[2]。為進一步研究小兒急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選取100例患兒進行臨床研究,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瀉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中小兒急性腹瀉診斷標準[3];將患兒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50)。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個月~9歲,平均年齡(18.3±4.5)個月,病程<2d,平均病程(24.3±15.8)h,腹瀉便類型:粘液樣18例,水樣32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個月~9歲,平均年齡(17.2±5.7)個月,病程<2d,平均病程(24.8±16.1)h,腹瀉便類型:粘液樣17例,水樣33例。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消化系統畸形、呼吸道傳染等疾病的患兒和使用過微生態制劑患兒。2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如抗生素治療、蒙脫石散劑以及補液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1歲患兒給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劑(S20040038 法國百科達制藥廠)250mg/d,一次性服用;>1歲患兒給予250mg/次,1次/12h,于蒙脫石散劑之后服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兒臨床療效、止瀉時間和細胞免疫功能各指標變化情況;采用免疫熒光標記法[4]檢測2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后CD3、CD4、CD8,計算出CD4/CD8并對比。
1.4 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治療3d內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排便次數<2次;有效:治療3d后大便性狀和排便次數具有明顯改善;無效:治療3d后大便性狀和排便次數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2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止瀉時間 治療組患兒平均止瀉時間為(73.4±41.5)h,對照組患兒平均止瀉時間為(92.7±43.6)h,治療組患兒止瀉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細胞免疫功能檢測 治療前,2組患兒CD3、CD4、CD4/CD8指標檢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患兒CD3、CD4、CD4/CD8指標檢測結果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CD3、CD4、CD8和CD4/CD8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各項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表2 2組患兒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組別例數時間CD3(%)CD4(%)CD8(%)CD4/CD8對照組50治療前63.17±3.0240.52±6.4831.57±1.291.36±0.67治療后63.69±3.1440.66±6.8130.98±1.531.41±0.23治療組50治療前62.58±3.2140.27±6.3431.24±1.621.36±0.51治療后 68.95±2.86ab48.92±5.70ab25.71±1.33ab1.88±0.47ab
小兒腹瀉是兒童常見病,主要表現為大便性狀改變和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據病程腹瀉可分為小兒急性腹瀉(病程<2周)、遷延性腹瀉(2周<病程<2個月)和慢性腹瀉(病程>2個月)[6-7]。小兒急性腹瀉發病原因主要分為兩種:(1)非感染性因素,如喂養不當、進食過多或過少、輔食添加過快、小兒受涼、氣候炎熱以及消化不良等;(2)感染性因素,如奶具不潔、食物不衛生、廣譜抗生素使用過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統感染以及發熱等均可造成腹瀉[8]。急性腹瀉患兒臨床表現為腹瀉伴有嘔吐、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以及菌血癥敗血癥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且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兒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臨床中用于小兒急性腹瀉的主要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首選治療藥物為布拉氏酵母菌散劑。布拉氏酵母菌散劑主要活性成分為凍干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種淡黃色或極淺棕色粉末,屬于真菌類微生態制劑[9],主要用于治療成人和兒童腹瀉,以及腸道菌群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癥狀,對患者本身不具有致病性,能夠有效維持患者胃腸道中微生態平衡,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擴散并刺激腸黏膜,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吸收有價值營養成分,用于治療小兒急性腹瀉,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止瀉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治療組患兒CD3、CD4、CD4/CD8與治療前相比升高,CD8下降,證明治療后患兒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強。
總而言之,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縮短腹瀉時間,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治療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董小雙,王曉鳴.小兒急性腹瀉中醫外治法應用規律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2,30(6):6-8.
[2] 孟憲萍,王海艷,胡鳳娥.熱毒寧治療小兒急性腹瀉49例[J].中國藥業,2012,21(14):96.
[3] 劉俊峰,李曦,郭磬,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3,22(Z1):30.
[4] 唐通平.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病的臨床研究[J].醫學信息,2014,27(8):591.
[5] 李星虹,龐曉軍,劉應美,等.布拉氏酵母菌散劑治療急性腹瀉病50例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5(9):827-829.
[6] 顧蓁,沈華琴,趙普.鋅制劑防治小兒急性腹瀉效果觀察[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3):249-251.
[7] 黃靜.益生菌在小兒腹瀉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5,21(15):121-122.
[8] 單麗沈,侯萍,王植嘉,等.布拉氏酵母菌散劑防治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55-58.
[9] 肖智輝,李博.布拉氏酵母菌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治療兒童病毒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B):3119-3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91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兒科(黃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