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兵
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對全髖置換術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李華兵
目的 探討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對全髖置換術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 選擇行全髖置換術患者72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36),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活血通脈方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血清IL-6(45.37±10.28)pg/mL、TNF-α(65.18±5.28)pg/mL顯著高于對照組IL-6(27.51±6.82)pg/mL、TNF-α(40.73±4.74)pg/mL,血漿粘度(4.25±0.51)mPa·s和全血粘度(1.74±0.18)mPa·s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漿粘度(4.73±0.57)mPa·s和全血粘度(1.97±0.18)mPa·s,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對全髖置換術后患者療效顯著,且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提高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活血通脈湯;西藥;血清炎癥因子;血液流變學
全髖置換術創傷大,手術容易致使機體強烈的炎癥反應[1]。采用全髖置換術常見患者包括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且常見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機體呈退行性改變,自我調節能力差,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2-3]。目前,關于中西醫結合用于全髖置換術后患者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對36例進行全髖置換術后患者應用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探討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4月~2014年4月在郴州市中醫院行全髖置換術患者7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36)。治療組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42~68歲,平均(52.36±3.54)歲;其中髖關節炎14例,股骨頭壞死17例,其他5例。對照組36例中,男15例,女21例;年齡44~69歲,平均(51.86±3.17)歲;其中髖關節炎12例,股骨頭壞死18例,其他6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年齡符合40~70歲之間者;(2)均已經醫院相關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3)與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2 排除標準 (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有精神疾病者;(3)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功能異常者;(4)嚴重骨質疏松或骨質異常者;(5)患肢發生嚴重的血管、肌肉及神經異常,致使肢體喪失功能者;(6)過敏體質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抗感染、抗炎癥反應、改善循環及對癥支持治療。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活血通脈方治療,方中組成包括威靈仙15g、防風15g、土鱉蟲15g、當歸15g、血竭10g、透骨草10g、金錢白花蛇3g、甘草3g。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2組療程均為4周。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制定。(1)治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疼痛基本消失;(2)顯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疼痛明顯減輕;(3)有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疼痛有所減輕;(4)無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及疼痛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甚至加重。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三者之和為總有效率。
1.5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以及無效率;(2)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血清炎癥因子的變化;(3)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的變化。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本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6例患者治療后治愈9例,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36例患者治療后治愈5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6.67%。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血清IL-6、TNF-α比較 治療前2組血清IL-6、TNF-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血清IL-6、TNF-α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血清IL-6、TNF-α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清IL-6、TNF-α比較(x±s,pg/mL)
2.3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漿粘度、全血粘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s)
組別例數時間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紅細胞聚集指(mPa·s)(mPa·s)數對照組36治療前5.91±0.512.79±0.223.43±0.58治療后4.73±0.571.97±0.182.47±0.39 t值10.04117.3098.241 P值<0.05<0.05<0.05治療組36治療前5.71±0.422.85±0.213.49±0.51治療后4.25±0.511.74±0.182.40±0.43 t值12.35124.0799.804 P值<0.05<0.05<0.05
由于常見于進行全髖置換術患者主要為髖關節炎及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主要是因創傷或關節的反復慢性損傷,同時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肝腎兩虛等因素,從而致使患者骨質內部物理成分發生改[4-5]。
中醫學認為主要是由于風寒濕邪乘濕侵襲人體,從而致使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或者是由于病久濁瘀阻于經遂,深入關節筋脈,出現瘀血靜脈阻痹等變化[6]。本研究選用活血通脈湯治療,方中威靈仙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功效,同時又可軟化鯁骨;防風具有祛風散寒、祛經絡及筋骨風濕而止痛;土鱉蟲善逐瘀血、續筋骨;當歸補血、和血、活血及溫經通脈;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功效;透骨草祛風散寒除濕;金錢白花蛇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脈功效;甘草調和諸藥。本研究結果顯示,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僅給予西藥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梅小亮等[7]學者研究報道顯示,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增加。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后血清
IL-6、TNF-α顯著高于僅給予西藥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血通脈湯聯合西藥治療后血漿粘度和全血粘度顯著低于僅給予西藥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史明等[8]學者研究報道顯示,益氣活血法能夠明顯改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血液流變學功能。
綜上所述,活血通脈方聯合西藥治療療效顯著,可明顯提高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 伍旭輝,肖揚,蔣棟,等.非骨水泥型與骨水泥型全髖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病變的臨床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10):41-42.
[2] 張慶林.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5):111-112.
[3] 丁冠男,李樹人,潘振祥,等.巴曲亭對低分子肝素抗凝全髖置換術患者出血量及凝血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12(6):737-740.
[4] 張秀蘭.肢體功能鍛煉對髖關節置換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13):118-119.
[5] 劉麗華,黃國付.聯合針刺及低頻電治療全髖置換術后的疼痛[J].中國康復,2011,26(2):125-126.
[6] 鄧物鮮.中藥內服配合推拿防治髖關節置換術后DVT形成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57-58.
[7] 梅曉亮,郭亭,趙建寧.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血清炎性因子表達特點及臨床意義[J].中國骨傷,2011,24:463-465.
[8] 史明,楊有猛,徐鴻育,等.益氣活血法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血液流變學影響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8):1593-15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101
湖南 423000 郴州市中醫院骨一科 (李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