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女孩”莊馥華,有臺灣的海倫·凱勒之稱。她1984年出生于臺灣一個小康之家,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孩。10歲那年,母親節的前夜,她和姐弟結束了神秘排練,帶著興奮入眠,打算第二天給媽媽一個驚喜。沒想到半夜因鄰居頑童誤釀的大火,導致她一氧化碳中毒,足足昏迷了4個月。萬幸的是,她終于在媽媽的日日呼喚、夜夜拍痰中頑強地醒了過來,卻成了重度殘障病人。她四肢不能動彈,口不能言,眼不能看,與外界聯系只有依靠聽覺。
媽媽邱梅珍辭去薪水優厚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陪伴女兒。初時馥華不能與人溝通,情緒比較急躁,邱梅珍咨詢了很多語言治療師,摸索出一套教育方法:配合摩斯電碼溝通板,她指揮馥華,頭往左是一,右是二,上是三,下是四,右上是五,右下是六,左上是七,左下是八。比如數字四三,就代表字母“U”,她不停地轉動頭部,邱梅珍拼出一個個字,馥華認為對的點下頭,不對的用力眨眼睛。從一字到一句,馥華艱難地學會了與外界交流。
馥華酷愛寫詩。邱梅珍鼓勵她:“你一樣可以追逐夢想。”馥華用頭部的力量敲打著摩斯電碼溝通板,抒發自己的感情。詩句中的美好憧憬、豐富多彩的聯想令人動容。邱梅珍記著記著,總會找理由跑出去,偷偷哭一會兒,但又馬上擦干眼淚,強迫自己愉快地回來,笑容滿面地說:“寫得不錯,我們繼續。”
每有詩作發表,邱梅珍總會大聲地讀給女兒聽,鼓勵她開創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樣的日子一過7年,在邱梅珍的“解碼”下,馥華創作了200多首新詩,散見各大報紙雜志,并神奇地出版了詩集《海天浪》,成為著名的盲詩人。
在一次“幸福手做蛋糕”愛心活動中,馥華用額頭觸擊2根觸控式開關,打出密碼和電腦語言設備連線,指揮鄰居姐姐幫她做出心目中理想的母親節蛋糕。在蛋糕的紅色心形賀卡上,她靠著轉動頭部方向,讓姐姐幫她寫上“425273 5574 17416272 135171×2”。邱梅珍在一旁淚流滿面,原來解碼的內容是“我愛您媽媽”。
面對記者的采訪,邱梅珍深情地說:“她是我的寶貝,不管她是健康還是受傷,不管未來怎么樣,我把她生下來,就要讓她有勇氣往前走。我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有什么偉大之處,這只是我的本分而已。”
2006年6月,臺灣樹德科技大學教育學院邀請莊馥華和她媽媽,進行了一場以“勇者生命里的悲歡歲月——馥華的笑與淚”為題的演講。獨特的表達方式,讓臺下觀眾為之動容。馥華靠著錄音溝通板,用頭敲打密碼進行。她不斷眨眼與轉頭,邱梅珍就馬上解碼。每分鐘解碼13至14字,連語言治療師都甘拜下風。快速解碼真正的關鍵,是母女靈犀的默契。
人的情感如同摩斯電碼,從嬰兒到成年,子女的表達就是一連串的密碼,無論有多么晦澀,母愛總能神奇地解密,用愛和默契為子女鋪就希望之路。
(摘自2015年3月20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