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健為++文


上期文章我們結合具體實例提到,在航空旅行不再昂貴的今天,只要朋友們細心留意、認真準備,就可以把民航客機作為“航攝專機”,體驗在萬米高空拍攝的樂趣。不過,乘民航客機進行航攝,并不能完全體會航空攝影所帶來的刺激程度。因為航空攝影的魅力,不僅在于能以上帝視角俯視人間蒼茫,還在于能以雄鷹之勢體驗飛行的樂趣。
乘坐民航飛機,攝影師是被動地搜尋拍攝主題和主體,對飛行速度、方向、高度等都沒法把控,也不能和飛行員隨意說話,并且幾乎不用懂得任何飛行知識也能拍照片。但乘非民航機航攝,攝影師是參與飛行的,飛行員的操作也主要是配合攝影師,所以需要了解一些飛行常識,以更好地完成航攝任務。
理想情況下,航空攝影師應該是懂飛行的攝影師,而擔負航攝任務的飛行員應該是懂攝影的飛行員。攝影師與飛行員的配合,攝影師與飛行指揮系統的協同,以及機務準備、航行計劃等是實施航空攝影的基礎和保障。
本期,我們就來談談“攝影飛人”需要了解哪些飛行常識知識,以提高乘非民航機的拍攝成功率。
飛行協同
飛行協同,是指攝影師與飛行員、指揮員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和協作。任何好的航攝意圖和策劃,必須通過協調得以啟動,通過協同得以實現。攝影師必須讓飛行員和指揮員全面了解你的方案意圖,才能相互配合最終完成影像擷取。
在這個層面上,對攝影師的要求主要有熟悉飛行單元,學會飛行術語,掌握飛行信息。比如:航線、距離、高度、速度、時間等;參加有關飛行協同程序,與飛行員、指揮員進行圖上推演和地面演練,幫助他們了解攝影術語和要求,比方:順光、逆光、仰攝、俯攝等;還應與飛行員進行感情溝通,熟悉其處事風格及口音特點,以便在空中溝通配合。
航攝對飛行員的要求主要有:掌握航攝術語,明確航攝目的,了解拍攝意圖,熟悉航攝飛行計劃,知道怎樣做才能準確把攝影師托舉到理想的位置;對攝影師進行安全教育、救生訓練并協助其熟悉飛機座艙;飛行中應經常為攝影師提供飛行信息,了解航攝任務實施進程,盡量迅速按要求調整飛行,及時提醒攝影師安全飛行的規定與實施情況。
增強能力儲備
能力儲備,是攝影師完成航攝使命的能量基礎。執行航空攝影任務是對攝影師心理、生理、攝影操作、信息處理、協同能力、承受飛行載荷等綜合素質的考驗。因此,攝影師應該在飛行準備階段,加強綜合能力儲備;特別是在進行高難度航攝前,要增加體驗飛行架次,以適應空中環境。
精力體能儲備:進入準備階段,攝影師要做好心理動員,進入興奮狀態,過分強調責任會緊張和產生壓力。我的做法是,認真做好準備工作,不過多考慮其余。不一個人單獨沉思,而是與大家一起打球聊天,以調節情緒儲備精力。
適應能力儲備:攝影師往往對攝影內行對飛行外行,應加強飛機座艙實習、熟悉飛機性能、適應飛行環境、學習飛行自救操作、減少航攝工作環節的陌生感。
身體素質儲備:因為航空攝影師與飛行員同在航空環境中工作,身體素質也應該是飛行員標準。因此要加強身體鍛煉,堅持正常飲食結構,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狀態。
信息資訊儲備:對將要進行航拍的目標地域進行實地勘查,了解航路特點、弄清飛行程序,熟悉地標地貌狀況和涉及航攝任務的全部資訊,這些信息儲備可以增強攝影師的操作效力和成功的把握。
航攝前的飛行準備
飛行準備,就是圍繞航攝任務、目標和飛行進行的前期工作。在確定航攝項目及地標地域后,攝影師及航空團隊應該在升空開拍前,圍繞航攝任務進行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系列準備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熟悉地理環境:對拍攝地標實施地面實地勘察,必要時應進行先期飛行偵查,以熟悉地理位置和地域環境。然后,與飛行員一起制定詳盡的飛行計劃,并上報飛行機關審批備案。
了解天氣情況:對航攝地域的季節氣象特點進行了解,對天氣情況進行預測,掌握天氣動態,選擇適合的天氣和航攝時段。
掌握飛機狀況:對乘坐的飛機狀況作全面了解,對技術性能和局限性有充分認識,盡量摸清飛行員的技術水平和飛行特點。掌握飛機的重量配平,不能出現局部偏沉。
熟悉飛行要素:攝影師要了解如起飛時間、飛行高度、飛行距離、航向航速、航行時間、備降機場等飛行要素。對整個航程的留空時間、重點區域、精力投入進行周密計劃精確分配。
檢查航攝設備:對照相器材進行全面檢查和調整設定,針對航攝景別對鏡頭進行前期選擇,對各類電池、存儲卡等備件耗材進行清理補充并做到放置有序。
如何進行飛行溝通
飛行溝通,是攝影師與飛行系統人員的空中交流。航攝任務是攝影師和飛行員共同完成的,空中位置是決定性要素,只有飛行員準確理解航攝意圖和訴求,才能駕駛飛機把攝影師托舉到預定位置。因此,空中成功的溝通是默契配合的前提。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和學習飛行溝通。
攝影師與飛行員的溝通。飛行中攝影師應按地面預案執行,減少隨意改變飛行預案的即興指令。特別是危及飛行安全、超出飛機性能的要求。比如:超低空降高、超極限減速、危險接近等。遇到特殊情況攝影師應及時與飛行員溝通,進行飛行調整,比如“好的”“靠近”“低一些”“柔和”“保持”等。攝影師還應隨時留意飛行安全,發現障礙物要及時提醒飛行員,比如 “注意高度!”“注意避讓!”“太近了!”等
飛行員與攝影師的溝通。飛行中飛行員應接受塔臺飛行指揮,并尊重攝影師的航攝飛行要求。飛行員應嚴格按飛行預案執行,力爭在進入角度、飛行高度、光照方向等航空要素提供支持。并隨時把諸如到達時間、地標方向、油耗情況、天氣變化等信息通報攝影師。
飛行中常用的溝通方式有無線電通話溝通、手勢加表情溝通、耳傳和字傳等。飛行中攝影師乘坐的飛行器不同,溝通方式也不同,用無線電通話器與飛行員保持聯系是最便捷的方式。許多飛機的航攝工作艙位噪音很大,而且沒有通話設備。這種情況下應用手語溝通,比如:用手勢比劃升高、降低、靠近、平穩等等。注意手勢要簡潔明確,為了引起飛行員重視,還應該結合表情表達訴求的強烈程度。大多時候,空中飛行中飛行員目視前方往往無暇交談。攝影師可以貼著耳朵告訴飛行員你的要求。如果攝影艙與駕駛艙隔絕,就采取把字條傳入駕駛艙的方法。
超低空飛行難點
乘非民航機航攝所需具備的飛行常識中,超低空飛行需要特別注意。其一,“低點,再低點!”幾乎是航空攝影師的共同愿望,低空掠過帶來的視覺效果令人震撼,帶來的身心體驗也很獨特。其二,攝影師在要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地標,努力增強視覺沖擊效果的同時,往往會忽略超低空飛行的操縱難度、復雜程度和潛在危險。因此,在此有必要簡單說一下超低空飛行難點。
超低空飛行,視角窄、死角大,給飛行員操縱駕駛飛機帶來困難;雷達掃描死角大,給塔臺指揮引導保障帶來困難;空氣密度大,油耗大,續航能力及活動半徑縮短;相對運動速度快,操縱飛機時間緊湊,動作連貫,觀察儀表時間短,飛行數據保持困難,飛行員體力消耗大,容易因疲勞產生錯覺;由于地形地物影響,機動能力受限,儀表誤差增大,出現特殊情況處置時間短,飛行安全系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