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掌握著世界最先進的電子技術,還控制著互聯網的核心,所以其電子網絡部隊最為強大。
美國進行電子戰并不僅僅通過互聯網監聽獲取情報,他們還通過安裝各種各樣的電子偵測設備,定點定向地收集情報。比如美國駐外國使領館的屋頂上會有些神秘的“圓形天線”,其實那就是接收各類電子眼、竊聽器發回信號的裝置。
美國能把一些微型探頭裝進別國的機密機構,還可以把微型攝像機嵌入石頭中,擺放在關鍵人物經常出沒的地方。這些電子戰士偵察到的信息會轉接到美國的情報中心,從而讓他們洞察一切。
美國散布的具有軍事目的的電子器材除了可以人工安裝外,還可以通過槍械發射、飛機拋撒等方式安裝,因此遍布世界各地為美國服務的電子戰士簡直是多如牛毛。這么多的電子戰士為美國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軍事情報,這也是美軍實力世界超強的重要原因。
數量眾多的電子戰士在為美國帶來情報的同時,也會惹下許多麻煩。
比如某國大使發現自己的談話經常被美國情報部門截獲,于是懷疑大使館室內被安裝了電子偵測設備。經過細致的尋查,果然在美國提供的一幅墻壁掛圖中找到了竊聽設備。
大使館“俘虜”了美國的電子戰士后,就向美國提出抗議,引發了兩國的外交糾紛。這次事件美國明顯理虧,十分難堪。
又如在許多海域中漂浮著許多美國的電子偵測設備,這些設備可以順著潮水到達其他國家的領海,成為“潛伏”在別國近陸的“間諜”,大肆收集并記錄情報。為了避免美國投放于水中的電子器材給本國帶來情報損失,有些國家開始“打撈”這些水中的電子戰士。
捕獲一個電子戰士,就相當于獲取了美國高科技電子技術的樣本,可以通過拆解電子戰士獲取美國高端電子技術成果。一旦有電子戰士失蹤被俘,美國軍方總是非常焦慮,害怕自己的電子技術被對方破解并利用。
為了避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電子戰士被“俘獲”而帶來各種損失和風險,美國開始研制具有“自毀”功能的電子設備。擁有“自毀”功能的電子設備一旦落入敵手,馬上就會“自殺成仁”。要么進行程序自毀,成為一堆廢物;要么進行硬件自毀,成為一堆灰燼。
以前,美國在戰場上使用的錄音機、遠程感應器甚至手機等電子設備,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大多難以追蹤回收。這就造成許多電子戰士縱然不是被俘,也有被敵人無意撿走利用的可能。
為了避免電子戰士通過各種方式落入敵手成為俘虜,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軍事計劃。這份計劃的目標是:制造出裝有自毀裝置的電子戰士。這樣一來,即使該裝置落入敵手也會“寧死不屈”,快速以自殺方式保全自身的技術機密和記錄的機密。能自毀的電子戰士,才是真正的忠心耿耿、寧死不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