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北洋水師是新式現代化海軍,從裝備到戰術都是從歐洲引進的。按照《北洋水師章程》的規定對艦隊和單艦實施有效的管理和嚴格的訓練,這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及其手下學生官們的主要職責。但丁汝昌是不懂海軍業務的外行,學生官們又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故北洋水師中一直聘用外籍雇員作為高級顧問和一般教官。北洋水師曾先后聘用過數名外籍高級顧問,其中表現最出色、任職時間最長的是英國海軍軍官瑯威理。
在瑯威理的督帶下,北洋水師官兵操演認真,平時沒人敢請假,亦無人敢出差錯,故軍中流傳“不怕丁軍門,就怕瑯副將”的說法。在其任內,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達到了巔峰,令各國刮目相看。一次深夜,瑯威理突然鳴警演習,各艦管帶無不披衣而起,各司其職,從容不迫。幾年下來,按照英國海軍條令操練的北洋艦隊,陣容嚴整,令行禁止。1886年5月,醇親王奕巡閱北洋,對瑯威理治軍頗為滿意,特授其二等第三寶星,并賞給提督銜。此后,李鴻章在電文中常用“提督銜瑯威理”或“丁瑯兩提督”的稱呼。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因英國政府保持中立,瑯威理為避嫌而去職,改由德國人式百齡擔任總教習。中法戰爭后,清政府接受海戰失利的教訓,痛定思痛,決定大辦海軍,1885年9月5日,成立中央海軍機構海軍衙門,所有水師系歸其節制調遣。李鴻章遂電請瑯威理回華復職,赫德等也極力懇勸,并請英國外交部代為敦促。瑯威理要求在訓練中采用英制,雇傭英人,并授予其訓練全權,在得到李鴻章同意后,1886年再度來華擔任北洋水師總教習一職。1886年5月,醇親王大閱海軍,因海軍建設卓有成效,瑯威理被授予海軍提督銜。六七月間,北洋水師巡游朝鮮洋面,轉赴日本長崎。中國水兵與日人發生沖突,致使北洋水師官兵死5人,重傷6人。瑯威理力請對日開戰,為丁汝昌勸阻。
1890年2月,北洋水師南下避凍。2月24日,丁汝昌率“致遠”等四艦至南海一帶操巡,瑯威理、劉步蟾、林泰曾督帶“定遠”“鎮遠”等艦在香港維修。3月6日,“定遠”管帶劉步蟾傳令降下提督旗換升總兵旗,表明自己是艦上最高長官。
當時,瑯威理身為“水師副統領”“賞加提督銜”,他認為提督離去,副督尚在,劉步蟾升總兵旗,乃是對自己的藐視和挑釁。瑯威理責問劉步蟾:“丁提督離職,有我副職在,為什么撇下提督旗?”劉步蟾答: “按海軍慣例應當如此。”瑯威理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污辱,故致電李鴻章,對自己的地位提出質問。李鴻章復電: “瑯威理昨電請示應升何旗,章程內未載,似可酌制四色長方旗,與海軍提督有別。”。
后來,瑯威理北上,當面與李鴻章討論此事,不歡而散,憤而辭職。瑯威理顯然不能理解李鴻章和稀泥處理此事的暖昧態度而辭職。瑯威理辭職時覺得自己僅僅是一介總督之私役。瑯威理辭職,不但是北洋艦隊軍紀的分水嶺,也是英國對華外交的關鍵節點。日本后來發動甲午之戰的底氣之一,就是獲得了英國政府的默許。
瑯威理離去后,丁汝昌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此后至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水師再未聘請高級顧問。以劉步蟾為首的閩系軍官們終于達到了擠走瑯威理的目的,北洋水師卻為此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因為他們中沒有人具有取代瑯威理的實力。他們作為受過正規訓練的新型海軍軍官,非但沒有將瑯威理的敬業精神和先進的管理、訓練方法學到手,反倒在封建毒素的侵蝕下沾染了許多不良習氣,致使整個艦隊日趨腐敗。
(孫光星摘自《軍事史林》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