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作為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主任李國棟教授從事肛腸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工作近40年,蜚聲肛腸學術界。他領導的學術團隊在診療水平、科學研究、繼續教育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被評為“全國重點肛腸專科”和“全國重點肛腸學科”。李國棟主任1976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后分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工作;1979年考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班,師從全國著名肛腸病專家周濟民、史兆岐教授學習肛腸病的防治,并以優異成績通過碩士論文答辯,是我國第一批肛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擅長采用中醫、西醫兩種方法對肛腸科常見病和疑難病進行診治,如痔、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直腸陰道瘺、肛腸先天性疾病、排便困難等。他積極把國外先進理論與研究融合于中醫肛腸疾病的診療方法中,不斷進行臨床驗證,使一些疑難病的診治方法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多次應邀在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俄羅斯等國家及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進行學術交流。近日,本刊記者就肛腸學科的學科建設和未來的學科發展方向等問題,對李國棟主任做了專訪。
歷史悠久的特色專科
李國棟主任介紹說,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創建于1956年,建科初期由原衛生部調入全國著名中醫肛腸病專家周濟民、陳之寒、蔣厚樸等負責醫療工作。開設病區及門診服務,因療效顯著而蜚聲國內外。他們為廣安門醫院肛腸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員,其中就有李國棟教授。
該院肛腸科規模從小到大,不斷發展。1975年成立了纖維內鏡檢查室,1978年建立了肛腸病研究室,2001年建立消化道動力學實驗室,為深入開展中醫藥治療肛腸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證。199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醫療中心,199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重點學科,2000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重點專科。其規模、設備、人員及科研課題和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和博士培養點。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特色專科,廣安門醫院肛腸科有著很多特色技術或療法。2002年8月24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近20名肛腸外科專家組成的5768Neldon肛腸外科代表團來到廣安門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外籍專家對肛腸科研制的消痔靈注射液頗感興趣,對消痔靈注射治療內痔與直腸脫垂的療效頗為驚奇。消痔靈注射液1980年獲原衛生部科研成果乙等獎,198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還獲得了南斯拉夫依諾瓦國際博覽會金獎,比利時35屆尤里卡國際創造發明博覽會最高獎、騎士勛章,中華醫藥神龍杯獎,目前在國內外廣泛應用,為數百萬痔患者免除了手術痛苦。直腸脫垂是肛腸科較為嚴重的疾病,而引起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病因雖尚未完全清楚,有滑動性疝學說、腸套疊學說等;但究其基本病理改變仍包括兩大部分,即直腸粘膜脫垂與直腸肌層脫垂。周濟民、史兆歧研究員根據中醫學“酸可收斂,澀可固脫”的理論,以明礬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并根據直腸脫垂的病理改變過程,主要采取雙層四步注射療法,使注射部位產生較強的無菌性炎癥,局部組織形成較強的異物纖維化,達到治愈直腸脫垂的目的,由此創立了非手術療法治療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成功經驗,從而使我國治療完全性直腸脫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國棟主任進一步介紹說,高位復雜性肛瘺手術復雜,術后合并癥、后遺癥多,復發率高,是外科領域中難治性疾病之一。他們采用中醫傳統的切開掛線療法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具有療效可靠、后遺癥少、操作簡便的優勢,被國內外同行廣泛應用。此療法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成果獎。此外,慢性潰瘍及手術創面的愈合一直是外科領域的重大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外研究結果進展甚微,傳統醫學治療慢性潰瘍及久治不愈的創面具有顯著療效。廣安門醫院肛腸科通過總結古人的臨床經驗,選擇活血生肌及祛瘀生肌的方法研制成生肌玉紅膏,提高了臨床療效,發展了中醫藥治療慢性潰瘍和創面久治不愈的理論。
同時,廣安門中醫院肛腸科還開展了一些新技術新療法,如PPH治療內痔;腹腔鏡治療結直腸疾病;內鏡下的微創手術技術;中藥結腸灌洗療法治療腸道疾病;結直腸癌手術全面展開,術后化療配合中藥防治復發及延長生存期,減輕并發癥。以上各項技術均在臨床中充分運用,其中一些成熟的技術已經形成操作規范,并制作成教學光盤,在基層單位推廣運用。
加強管理,注重學科建設
“我科在注重經濟指標的同時,也不斷加強各項管理指標,如中醫治療率已達到90%以上。這些指標不僅有利于提高科室日常業務水平,對重點學科檢查驗收的順利通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國棟主任表示,作為醫院重點科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各級領導部門給予肛腸科極大的支持。肛腸科在過去持續投入的基礎上,狠抓基礎設施改造,諸多新設備的更新和投入,極大地改善了科室的醫療服務整體布局,提高了患者的就醫環境,增加了科室診斷治療項目,提高了臨床診治水平和范圍,也降低了科室藥費比例,很好地完成了醫保辦公室及醫院制定的改善醫療費用結構的總體布局要求。“同時,我們依據重點專科和重點學科的建設要求,增加科室硬件投入,在提高專科科學化、客觀化水平的同時,還不忘從學術、理論等多角度對中醫藥在肛腸領域的應用進行繼承和創新,如將祛毒湯、灌腸方院內協定處方進行制劑改革,改成顆粒劑,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我們還引進超聲刀設備,極大地方便了腹部手術的開展。”李國棟主任說。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及重點專科實施單位,科室每年都積極接受領導單位的審查,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及重點專科中期檢查,肛腸病中醫臨床路徑實施情況審核等。在醫院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他們同心協力,不斷根據項目建設書的要求,從管理、醫療、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基礎投入、科研教學等方面踏踏實實地改進工作,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全面水平,使科室團隊在各項審評過程中,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好評。
臨床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臨床的總結和升華。肛腸科在臨床水平國內領先的基礎上,時刻不忘科研的投入。2014年作為關鍵年,肛腸科全體醫護人員在李國棟主任的帶領下,群策群力申報各項科研課題,力求改善肛腸科近年來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的現狀。通過努力,肛腸科中標中國中醫科學院課題1項。他們積極參與新藥臨床試驗,根據GCP標準,嚴格按程序進行新藥臨床觀察,使肛腸科成為國家肛腸用藥臨床藥理基地。同時,肛腸科還積極參與并籌劃中華醫學會中醫肛腸學會組織的“肛腸病發病率”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這是繼1975年之后,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展開的有關肛腸病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其統計結果對業內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肛腸科作為北京地區流調的主要參與單位,及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此外,肛腸科主持的科研項目“中醫肛腸掛線療法機理及操作方案的規范化研究”還獲得了2013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獲得了2014年度山東省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國棟主任總結說,對于科研與臨床的關系,我們的體會是:科研的深入,帶動肛腸專科基礎的發展,科研的運作過程又培養出一批科研人才;科研的結果可以直接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最終促進臨床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而臨床的積累和提高又帶來了科研的升華和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近年來,肛腸科的護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李國棟主任分析說:“我科出入院病人多,手術病人多,周轉快。隨著高新業務的不斷擴展,直腸癌手術以及其他肛腸疑難雜癥手術也隨之增加,護理工作量相對較大,因此肛腸科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加強基礎護理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以分組的方式對病人進行整體性護理,實行責任制小組護理,按護理人員的等級職稱分配床位,將工作具體化并責權到人。在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本科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對護士進行社會、人文、心理知識的學習。組織科室有關護理人員編寫并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入院患者須知》、《出院流程卡》以及《出院健康聯誼卡》等;重新編寫了《患者出入院指導》。這些材料均為圖文并茂的彩色印刷,并伴有卡通插圖,深受患者喜愛。
重視人才培養,實現資源共享
廣安門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定點教學醫院,肛腸科也承擔著相應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接收全國各地進修學習的醫生,因此各個高年資大夫都肩負著比較重的教學任務。為提高教學質量,他們購入一套專門用于教學的多媒體和投影設備,從硬件上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采取帶教老師與學員一對一負責制,保證每一個輪轉實習或進修學習的人員都有明確的帶教老師,并根據學員的反饋來評價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并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指標,從而提高了帶教老師的責任心;進一步完善了進修學習班的內部教材撰寫;安排相關人員定期進行科內講課;部分高年資人員還參加研究院舉辦的全國肛腸學習班的授課任務,應邀參加中華醫學會組織的專題講座。這些舉措不但有利于青年醫生的培養和學習,而且對帶教老師自身也是一個提高和學習的機會。2014年肛腸科共接受外來進修人員40余人,輪轉實習以及規培學員近30人。這些年輕學員的成長,為肛腸科的可持續發展積蓄了有生力量,同時也無形地擴大了科室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大興中醫院是廣安門醫院南區。肛腸科作為醫院的重點學科及重點科室,也肩負著提升南區肛腸科學術地位和業務水平的責任。為此,科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南區業務。“讓南區醫護人員到我科輪轉學習,直接接受科室規范化培訓,將科室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引進;每周派副主任醫師以上高年資醫生到南區肛腸科出診,提升其知名度和總體診療水平;定期讓高年資醫生到南區肛腸科病房查房并指導手術,提高其整體處理疑難病的水平和能力;定期進行兩科室間的學術及管理經驗的交流和溝通,教學相長,共同完善提高。通過這些舉措,南區肛腸科在2014年度從業務收入、門診量、病房收治率、住院平均時間等多項關鍵性指標較去年均有長足進步,獲得南區院方的認可,并受到表彰。”李國棟主任介紹說。
李國棟主任還說,學術要通過交流才能提高。2014年,肛腸科舉辦了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會臨床教育委員會肛腸學術會議,參會人員500人,收集會議論文近150篇。2014年10月,李國棟主任受邀前往新加坡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恥骨直腸肌痙攣綜合的治療進展》的學術講座。科室科研骨干與國內優秀肛腸專科醫院共同開展學術交流,互派進修人員;通過及時派人參加或帶回論文匯編的形式,提高科內成員的學術水平。
科室在注重學術交流的同時,還十分注意提升中青年醫師的學術地位,從而為擴大科室的學術影響力奠定基礎。目前科室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在全國中醫肛腸學會、中西醫結合肛腸學會、西醫肛腸學會及高等教育學會肛腸學會等肛腸學術界有影響力的學會組織中均有任職,部分還任職其中的關鍵領導崗位。這不僅體現了肛腸科的學術地位,也有利于提升科室全體成員的學術熱情。此外,科室還注意使用多種手段實現多平臺資源共享,如與圖書館計算機室協作,依托廣安門醫院網站,成立肛腸科重點專科網。網頁中內容豐富、詳實,圖文并茂,既很好地宣傳了肛腸科,又通過網上醫患交流對話的方式,為全國各地患者答疑解難。目前肛腸科網頁平均每月要為數百名患者進行咨詢解答服務。
著眼未來,保持科室可持續發展
李國棟主任表示,科室在發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頸,如基礎研究人員缺乏,設備落后,故急需增添人員和相關基礎方面的資金投入;而且目前科室中標的課題仍較少,特別是缺乏國家級課題,研究經費缺乏,難以開展新的研究項目。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申報重視還不夠,缺乏重大科研成果獎。與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尚缺乏,應盡快建立與國際著名專科醫院或個人之間的聯系渠道,加強科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針對上述問題,李國棟主任根據目前學科的發展和科室情況,制定了一些改進措施,并完成了肛腸科下一步的工作設想——中遠期發展規劃,具體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李國棟主任表示,科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積極選擇和培養青年人才,每2年培養1到2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將本科室高學歷的人員比率提高至70% 以上,使科室人才梯隊更趨合理;每年送1名主治醫去外單位有目的地學習先進診療技術,并建立中國中醫研究院肛腸科博士后流動站。以肛門病為基礎,保持學術優勢,同時以大腸病為目標,擴大診治病種,確定15種常見病的治療領先技術,確立5種難治性肛腸病的研究目標,真正成為全國專科研究中心。建立國內外學術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與國際、國內的學術單位交流,資源共享;建立遠程網上會診系統。
李國棟主任還表示,科室在未來發展中將堅持以中醫為特色,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在新的科研設計思路、新藥臨床研究、新技術的推廣使用、新設備的研制等方面有所建樹,成為具有中醫專科特色與優勢的肛腸醫療中心。根據近40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基礎,結合科室的支撐條件與人員特點,計劃選擇中藥促進傷口愈合的研究,中藥長效止痛作用研究,直、結腸癌的中醫治療研究,中藥治療腸道炎性疾病的研究,頑固性便秘研究,肛門自制控制的研究,頑固性腹瀉的研究,中醫藥治療肛門皮膚病的研究等相關課題,作為短、中、長的研究方向。
長期以來,李國棟主任堅持以“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標準發揮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要求自己和科室團隊自重、自省、自勵;工作生活兩不誤,使二者處于良性的平衡狀態,讓科室始終保持一股旺盛、昂揚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