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
做捕快無門檻,算是臨時工
在《少年四大名捕》《大宋提刑官》等影視劇中,捕快的形象整體較正面,好比現代的刑警。事實上,古代地方上的捕快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職業,地位很低。以宋代為例,捕快應當算作“吏役”一類,“屬于地位最低的一級,談不上是公務員,只能稱‘公人’,是在政府做事的‘臨時工’,或者說是‘編外公務員’。”
“捕役,捕拿盜匪之官役也;快手,動手擒賊之官役也。”捕快是“捕役”和“快手”的合稱,負責緝捕罪犯、傳喚被告和證人、調查罪證。在電視劇《少年四大名捕》中,要想成為捕快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考試、選拔。而實際上,只要是手腳利索、腦子好使的都能當捕快,從目不識丁的農民到有前科的小混混,都可以當捕快。所以,捕快的素質整體來說也不高。
沒有固定工資,濫用職權搞創收
無情、鐵手、冷血、追命,溫瑞安筆下的四大名捕具有獨門絕技,江湖行事風格也如其名。不過,這畢竟是武俠小說,古代真正的捕快可沒有這么“拉風”,他們形象差、口碑差,為了搞創收甚至比盜賊還壞。
“天下吏人,素無常祿,唯以受賕為生。”這是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里的記載,從中我們可以得知,捕快是無固定工資的。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就會亂用捕緝便利,甚至為非作歹,所以不少捕快比盜賊還壞,禍害百姓。
由于沒有工資造成吏治腐敗,宋神宗時開始給吏員發工資,以糾正不良風氣,史稱“重祿法”。然而,捕快能夠以職位之便“創收”,又能給自己、親戚朋友帶來方便,后來還有了不錯的工資,所以宋代捕快人滿為患,可以說是歷代最多的。
六扇門有原型,古代沒有女捕快
《武林外傳》中讓白展堂“聞風喪膽”的“六扇門”,《四大名捕》系列里直接聽命于皇帝、由諸葛正我掌管的“神侯府”,這兩大神秘的機構給觀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是藝術虛構,但確有原型。
其實,在古代,地方上有尉司,相當于現在的縣公安局;比尉司層級更高更厲害的是巡檢司,北宋在全國普遍設立了巡檢司,形成了多層次的緝捕治安網。除了尉司和巡檢司外,宋代還有不少可以抓人的機構。最厲害的就是由皇帝直派,對皇帝和朝廷直接負責的機構,這些機構往往由皇帝的內侍、親信等嫡系擔任頭頭。所以,六扇門、神侯府這些文學影視作品中的機構,還是有相應原型的。
不過,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女捕快”,就基本是虛構的了。一般來說,捕快是找疑犯的,女性不可能獲得機會,尤其在女權被嚴重踐踏的宋代,大男子主義盛行,女性地位相當低下,比唐朝一落千丈。而且,從工作性質來看,捕快也不適合女性來干。因此,影視劇中的女捕快多半只是為了劇情需要罷了。
資料來源:《楚天金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