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隆
人們經常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穿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衣服,的確能讓人看著更精神一些。甚至有人認為,穿什么就是什么!
穿納粹服裝就違法
2010年底,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候選人約特為了造勢,竟然在第一次公開競選活動中,身著納粹黨衛隊第5裝甲師的軍服亮相。這一舉動在美國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約特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抨擊與質疑。大多數人認為,約特的這種做法是在重現納粹的榮耀,是對曾經飽受納粹殘害的國家與人民的再次傷害。
穿一次納粹軍裝真的至于產生這么嚴重的后果嗎?其實這還不算最嚴重的。如果在德國或是奧地利,你要是敢穿上納粹軍裝在街上溜達一圈,警察馬上就會來找你“談心”,因為這種行為已經觸犯了當地的法律。你也許會覺得,這樣的法律條令過于苛刻,有些小題大做了,但事實上,這種規定并非無的放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軍裝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戰中的納粹德國,是一個“沉醉于穿著各種各樣的軍服和仿軍服的國家”。而納粹軍裝也被軍服迷們公認為是幾個世紀以來當之無愧的最帥軍裝。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戰爭狂人希特勒,其實骨子里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文藝青年,他曾經想考入奧地利美術學院,成為一名光榮的藝術生,可惜沒能成功。但他深諳服裝對一個人氣質的影響,在成為納粹領袖之后,他就請了專業的設計師參與軍裝設計,力求使軍裝符合大眾的審美。事實上,現在聞名世界的意大利奢侈服裝品牌Hugo Boss的創始人就曾是納粹黨人,并承接過大量定制納粹軍服的業務,這樣就不難理解納粹的軍裝為什么如此“給力”了。
希特勒在軍裝上這么精益求精,真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特別愛好嗎?答案絕對沒有這么簡單。一方面,希特勒曾說過,“設計最帥的軍服,才能讓年輕人狂熱地入伍”。當時德國的年輕人之所以如此熱衷于加入軍隊,與帥氣的納粹軍服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納粹宣揚種族優秀論,這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軍服,讓穿上它的士兵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強化了他們對領袖的信仰。這兩點才是納粹軍服最關鍵的作用。
可以說,穿上納粹軍服的士兵才是納粹真正的成員,軍服讓他們發生了由內而外的蛻變,并主動犯下滔天罪行。如此看來,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禁止人們穿著納粹軍裝,并非是在杞人憂天、小題大做,而是防微杜漸的謹慎行為。
統一著裝可增加軍隊凝聚力
從古時起,軍隊的服裝就是統一定制的,每個級別的軍裝各有不同,軍裝本身成為了士兵地位等級的標志,下級的士兵要自覺遵守上級士兵的命令,并希望不斷建功立業,以求換得更高級的軍裝,擁有更高的地位。如果沒有統一的著裝,即使隊伍成員再彪悍,那也只能稱為“烏合之眾”。土匪和正規軍的差別,常常就在這一身衣服之上,一支土匪隊伍,一旦換上正規軍的服裝,其戰斗力往往立刻提升上來,這就是統一著裝提升士氣的“附加效應”在起作用。
軍裝有如此效果,是因為穿同樣的服裝能夠讓人產生同質感。這有點類似于大家都是黑眼睛黃皮膚,就都是同胞的感覺,它有利于增強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所以除了軍隊之外,一些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內容枯燥或需要堅定意志的職業,也都要求統一著裝,比如學生、推銷員、醫生、保鏢等等都是如此。而那些相對自由的職業,比如編輯和設計師等,則很少有類似的著裝要求。
換套衣服,行為都變了
以上說法都有科學依據,比如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模擬監獄實驗”,生動地詮釋了服裝對于人的強大心理與行為影響。
心理學家讓一群大學生換上罪犯的囚犯裝或獄警的制服,扮演囚犯或獄警的角色。當學生們換好衣服之后,他們的言談舉止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表現出所穿服裝代表角色的特點。隨著實驗的進行,這些學生在服裝的同化下開始“入戲”,獄警開始打罵囚犯,囚犯受了虐待卻根本不敢反抗,只是默默忍受,最終,由于扮演囚犯的學生中有人出現情緒崩潰的現象,這個實驗進行到一半就被迫終止了。
雖然實驗沒有最終完成,但是實驗的結果卻很明顯,服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或者說,換上什么服裝,你的行為就會無限地向那個服裝代表的人物特質靠近。而且不僅僅是在外部行為上,連思維也同樣會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還曾讓志愿者穿上醫生的白大褂進行注意力測試,想看看他們的注意力會不會受到服裝所代表職業特質的影響。我們知道,醫生的職業特質是注意力集中、耐心。結果發現,穿上醫生的服裝時,志愿者的成績有很大提升。為了確認這是白大褂所代表的醫生特質,而不是白色本身造成了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又讓志愿者們穿上了油漆工的白色外套,來進行同一個測試,雖然志愿者的成績比沒穿任何外套時稍好,但遠不如穿著醫生白大褂時的成績。
如此一來,心理學家基本可以確定,“穿什么就是什么”這句話,并不是一句空談,而是有著真實依據的。
“穿著”強大的內心
心理學家在進行實驗時,不僅確認了服裝對人思維和行為的影響,同時也發現,當志愿者想著自己穿著某件服裝,并對此產生認同感后,其效用與真正穿上這種服裝并無太大差別,也就是說,在做注意力實驗的時候,即使不穿上醫生的白大褂,只是想著自己穿上了這件衣服,其測試成績和穿上白大褂并無太大差別。
這個現象真正告訴我們的是,雖然白大褂可以幫助人們迅速進入某種角色,產生“穿什么就是什么”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擁有強大的內心,完全可以在沒有服裝的輔助下達到同樣的效果。或者說,服裝像是一種道具,是人們還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時候,輔助自己向服裝代表的特質轉變的道具,而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則不再需要服裝的輔助了。
對于這個觀點,生活中有很好的事例。比如那些“暴發戶”們,穿名牌、戴名表、開名車,這些身外之物其實是在幫助他們確立“我是有錢人”的自信心。但真正的有底蘊的大富豪反而不會如此,比如著名家居公司宜家的創始人卡普拉德,他擁有23O億美元的資產,但平時穿的都是普通的POLO衫,出行總是坐公交車,因為那樣可以使用老年卡,坐飛機從來只坐經濟艙,住酒店也從來不住豪華賓館。這樣的人,已經不再需要靠“衣裝”來給自己打氣了,他們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只需要做自己就好了。
因此,服裝固然擁有讓人變好或變壞的心理魔法,但只要我們修煉好自己的內心,完全可以破解服裝的魔法,不因外物而喪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