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 主任 王錦春
?
做人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
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王錦春
“百度”一下,在政治熱詞的排行榜上,“三嚴三實”無疑名列前茅。習總書記提出“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切中時弊、思想深邃,集中闡述了共產黨人“質”的規定性和應當具備的“本真”要求,從理想信念、黨性修養、宗旨意識、道德情操、為政之要、為人準則、責任擔當等多個層面,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的做人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
“嚴于修身”嚴在理想信念,對黨忠誠。現實生活中,貪欲因何而起,心門緣何洞開?一些人之所以臣服于環境,迷失自我,說到底是精神垮塌在先,理想信念上打開了缺口,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句話:理想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想當初有些人也是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黨的事業奮斗,但由于黨性欠缺,精神滑坡,意志衰退,墮落到了“理想理想,有錢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的境界,那談何對黨忠誠?關鍵時刻必然當逃兵。理想信念雖然無形,但足以產生使人“高大上”的巨大力量。最近看了金一南寫的《浴血榮光》,很有感慨。大家都知道,朱德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時候,地位并不顯赫,后來為什么成了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是理想的力量成就偉大。書中講到,在八一南昌起義失敗以后,不少人看不到前途,逃的逃,走的走,團以上干部只剩下了陳毅、朱德和王爾琢。在彌漫著悲觀失望的氛圍中,三河壩分兵后的召開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老總就說,我相信革命一定會成功,愿意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的你走人。朱老總說的話不多,體現了兩條基本原則,一是人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二是革命靠自覺。把沒有革命理想的人拉進來“湊數”,毫無益處。當然時代變了,現在不再有腥風血雨,但是改革開放對我們的考驗絕不亞于戰爭年代的考驗。如果沒有理想信念,不能嚴于修身,隨波逐流,放縱自己,同樣會出問題。因此,嚴于修身貴在有信仰,加強黨性修養,把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如終作為不改的初衷、不懈的堅守、不變的承諾;有道德,把立德踐德作為立身之本,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健康情趣和高尚情操;有境界,把對黨忠誠體現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向中央基準看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底無私天地寬。
嚴于用權“嚴”在守紀律、講規矩,秉公心、權為民。同樣為官一任,為什么有的人如過眼云煙,沒能給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焦裕祿的故事感人肺腑、觸動人心?同樣是掌權一方,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從權力高處摔下馬來,而孔繁森人去聲猶在,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答案在用權為公還是為私,為民還是為已。不受制約的權力和不受監管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這是古今中外一個通則。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用權才不會任性。因此,嚴于用權要堅持為民不偏向,權力是公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服務,心中有群眾,不謀私;依法不出格,用權守“法度”,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心中有戒律,不妄為;守制不越軌,有權要慎用,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操守和如履薄冰的謹慎,心中有界限,不逾矩。
嚴于律已“嚴”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腐敗沒有后悔藥。自律是一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的基礎。即使大環境不是很好,如果你律己嚴的話,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這樣的一種心態,“和尚摸得我也摸得”,別人能做我也能做。許多時候,百姓能做的干部不一定能做,群眾能做的黨員不一定能做。黨員干部,就要按照黨員的修養和標準要求,不能做“兩面人”。東漢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向被傳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被后人視為典范,昭示慎獨、律己的力量。因此,嚴于律己要正確對待自己,管好自己的“頭、手、足”,不該想的不想,常思貪欲之害;正確對待名位,在思想上時刻守住第一道防線,在行為上牢牢把住第一道“閘門”;正確對待利益,管好小事小節,守住大行大德,緊把關口、堅守底線,真正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謀事要實,本質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科學發展的精神,體現實事求是的思想境界。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去世已有34年,為什么仍被尊稱為“谷公”為當地人深深懷念?在于他一心為公、造福人民、實事求是的擔當精神。1949年國民黨潰敗臺灣前曾在人口1.2萬戶的東山縣抓走壯丁近5000人,留下很多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本著對黨和人民的高度負責,谷文昌勇擔政治風險,建議把那些被國民黨抓走壯丁的家屬,由“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上級采納了這個建議,決定對這些家屬政治上不歧視、經濟上平等對待、生活困難給予救濟。“敵偽”與“兵災”,兩字之差,天壤之別,新政權尊重了事實,贏得了人心。兩年后的“東山保衛戰”得到東山10萬人民的全力支持,證明了這一決策是英明正確的。因此,謀事要實要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無嘩眾取寵之意,不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有為民謀利之心,無沽名釣譽之意,不以犧牲群眾利益、長遠發展圖一時好評;有尊重規律之心,無好高騖遠之意,不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真正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誤事。
“為官避事平生恥”。創業要實,本質就是要擔當為先,真抓實干。攻克改革中的堡壘,破解發展中的瓶頸,要有開創性思維,更需要腳踏實地。再美好的藍圖要成為現實,都要靠實干。去年我們提出搞方志“三項工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不是那么容易。要把《陜西通志》編成傳世精品,把《陜西歷代舊志文庫》做成方志館的“鎮館之寶”,率先編出《西部大開發陜西志》,仍然需要做大量艱苦的工作。不然去年是計劃,今年還是計劃,說不定十年以后還停留在紙上。因此,創業要實必須強化正確的用人導向,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有位;強化求真務實的作風,不馳于浮華,不騖于虛聲,用扎扎實實的工作,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強化勇于擔當的意識,杜絕“為官不為”傾向,達到在崗、在行、在狀態。
“為人不做虧心事”。做人要實,本質就是要光明磊落,正道直行。老實是大操守、大智慧。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對黨、對組織、對人民都要老實。要有大智慧,不要玩小聰明。干任何事情,不要自以為高明,其實“你在橋下看風景,別人站在橋上看你”。你有幾斤幾兩,你有多大的本事,大家都清楚得很。做老實人才經得起歷史檢驗,吹牛、說大話空話,什么都干不成,害的還是自己。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不要總覺得自己有多聰明多完美,其實不是那么回事。陜西有個游戲叫“挖坑”,現實中也有些人喜歡給別人挖坑,挖一個可以,挖兩個可以,挖三個可能把自己都埋進去。人無論老幼,還是要老實,從長遠看做老實人絕對不會吃虧。周永康、蘇榮等也曾位高權重,也曾聲名顯赫,由于不老實犯了事被釘在恥辱柱上。因此,做人要實就要對己嚴格,表里如一,對組織不講謊話,對同志不講假話,對群眾不講空話;對人公道,心存善念,團結不結“團”、幫忙不添亂、大氣不計較,不以個人好惡評價領導、評價同事、評價下級,更不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處處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對事公平,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不以私誼廢公事,不因感情棄公道,不拿原則做交易,讓人信服。
“三嚴三實”是一個緊密有機的整體。天下之事,成于嚴、做于實。修身用權律己,必須“嚴”字當頭,“實”在其中;謀事創業做人,必須“實”字引領,“嚴”作保障。只有做到“三嚴”,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才能使“三實”落到實處;只有將“三實”落到實處,推動科學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給群眾帶來實惠,恪守“三嚴”才有成效。翻開歷史典籍,堅守“三嚴三實”總會留下好名聲。所以無論社會怎么變,世道怎么變,嚴和實,永遠不會過時。
(責編蔣曉靜郵箱xinsilujx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