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尹嫦月

▲丁建文(圖中)與公司管理層開會商議標準化生產事宜
尿檢早已是人們日常就醫和體檢的常規項目之一。目前,這項以往主要依靠醫務人員借助顯微鏡進行人工檢驗的項目,正朝著自動化鏡檢方向邁進。而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國內市場超過一半的尿檢自動化儀器都出自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威科技”)。
15年前,愛威科技率先將機器視覺技術引入顯微鏡形態學鏡檢領域,研制出第一代尿液自動鏡檢設備,終結了顯微鏡檢查只能依靠人工完成的歷史,填補了國內外顯微鏡形態學自動鏡檢技術空白,并居世界領先水平,開啟了鏡檢自動化的新里程。
15年后,愛威科技喜報頻傳。今年2月初,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當月底,“機器視覺技術在顯微鏡形態學鏡檢中的應用”榮獲2014年度湖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有核心技術作為后盾,又有資本市場的護航,愛威科技未來將創造更多精彩。”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丁建文信心滿滿。
愛威科技在2000年成立時,丁建文就瞄準了以機器視覺技術為核心的尿液自動鏡檢方向。這背后的原因很簡單:此前,丁建文已在長沙市第四醫院檢驗科工作了20年。多年來在檢驗一線的工作就是每天將尿液、糞便、血液等涂到載玻片上制成樣本,然后通過人工調節顯微鏡焦距觀察樣本并給出分析報告。“這種全憑人工肉眼的檢測方式不僅效率低,結果也極其依賴醫生的經驗水平和責任心,而且因為是臟活累活,很多年輕醫生不愿干。”丁建文開始琢磨,能否讓顯微鏡代替醫生來自動觀察分析尿、糞樣本呢?
“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參照物。”愛威科技副總經理、研發團隊負責人周豐良介紹,那時機器視覺技術還只是在工業生產線、文字識別等領域有所應用,而將機器視覺引入顯微鏡鏡檢領域,在全球都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同類產品可供參考借鑒。
不過,這并沒有打擊團隊誓要研發出自動尿檢設備的信心。“既然決定做這件事,那就有什么做什么,有問題就去解決問題,事情一步步總會做成的。”丁建文不愿過多談及研發過程中的艱辛,只是反復強調一句:“踏實做事就可以。”
有志者事竟成。從2000年到2004年,愛威科技僅用了4年時間,便完成了第一代尿液自動鏡檢產品“AVE-76系列尿沉渣智能分析儀”的研發及臨床實驗。該產品的面世,終結了顯微鏡檢查只能依靠人工完成的歷史,填補了國內外顯微鏡形態學自動鏡檢技術空白。
幾乎就在第一代產品面世的同時,愛威科技還來不及分享成功的喜悅,問題就接踵而至——產品在市場推廣時遭到醫院的排斥。
“首先是沒有機械自動鏡檢標準,再加上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又是國產品牌,所以醫院都不太信賴我們的產品。”周豐良回憶,當時國內外醫療機構通行的只有人工尿檢操作標準和流式尿檢操作標準,沒有機器自動尿檢的操作標準。
為贏得市場信賴,愛威科技的做法是對第一代產品進行持續的改進創新。“我們幾乎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到研發中。”周豐良說,那段時期是公司創立至今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公司甚至一度要靠借款才能給員工們發工資。”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最終,愛威科技成功在第一代產品的基礎上增加了跟蹤定位技術。這項技術使儀器在具體操作中,不僅能在低倍鏡下對樣本進行掃描,還能對可疑標志物進行定位,然后通過高倍鏡自動跟蹤目標放大,采集該目標細微的特征參數進行識別、分類定量計數。“這好比第一代產品能在一間房里看到十粒芝麻,第二代產品不僅能看到這十粒芝麻,還能快速發現并定位其中與眾不同的一粒或幾粒,并且根據定位用高倍鏡精確放大這粒可疑芝麻,進一步觀察它的細微特征。”丁建文對此項技術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
同時,由于第一代產品僅能識別出紅白細胞等幾個尿檢的大指標,在臨床應用中還遠遠不夠。愛威科技為此召集了全國臨床檢驗一線的專家,對尿液中的細胞形態進行論證分析,成倍提高了儀器的可識別指標。“現在,我們的設備能識別尿液中90%以上的紅、白細胞,其他類別的識別率也可達80%以上,對不能識別的目標就標為嫌疑,供醫生審核。”周豐良介紹,“在臨床中遇到新的細胞形態,經專家確認該目標的指征后,儀器可自動建模,下次再遇見同類目標時即可準確識別,可以說儀器在使用過程中‘見識’越多識別率越高。”
2007年,愛威科技推出“A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該儀器在國際上首次采用原尿而不是離心尿標本進行鏡檢,是國際上第一臺以“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命名的尿鏡檢儀器。同年,該產品通過了湖南省科技廳組織的“自主創新產品和產業化論證 ”,評審專家認為“該項目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一經推出即大受市場歡迎。丁建文介紹,在使用自動鏡檢儀之前,一般醫生每小時只能檢測五六個樣本,最熟練的醫生每小時也只能檢測十余個樣本,而采用自動鏡檢設備每小時最多可完成200個樣本的檢測。系統還可以“拍照”記錄完整樣本形態,并自動分析得出結論,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能保證準確度,通過保存的形態圖像還能提供追溯證據。周豐良補充道:“我們的儀器可以減輕檢驗一線醫生90%以上的工作量。”
如果說創新的產品是愛威科技在醫療器械行業打下一片江山的基礎,那么精益求精的理念則是能坐穩這片江山的前提。

▲周豐良(左二)與研發人員討論產品

技術人員進行數據調試▲
丁建文并不諱言愛威科技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其實是近兩年才開始的事。“以前我們引以為豪的是售前不足售后補的經營理念。但現在我們不僅要保證售后服務,更要在售前就將產品質量做到最好。”
理念的轉變源于公司在2011年與德國一家醫療器械商的合作。在正式確定合作之前,這家德國企業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不斷派出技術、銷售、管理等各部門人員到愛威科技考察,累積共28次,提出149項問題,其中包括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流程、零件的使用壽命等方方面面。“雖然都是合理要求,但之前我們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就算想到也沒引起重視。”丁建文感嘆,德國人的嚴謹細致簡直令人驚愕,“甚至他們第一次來辦公室,就一眼發現了飲水機的白色外殼上因模具熱脹冷縮造成的幾乎看不出來的凹陷,而我們用這臺飲水機兩三年了都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德國合作商對愛威科技提出的兩點終極要求是:一是將原本需要3到5天的裝機時間壓縮到2小時之內,二是要將維護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而以前這通常需要半天。丁建文說:“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終,隨著逐步將合作商提出的149項問題各個擊破后,丁建文發現原本不可能達到的要求居然變成了現實。
“這就是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的自然結果。”丁建文還舉了個例子:比如同一個操作流程,以前只需在記錄報告中標明合格或不合格,而按照德國合作商的要求改進之后,現在的報告不僅要標明是否合格,還要出具具體的數據指標。這樣哪項操作、哪個指標出了問題就一目了然,也方便進一步解決問題。
理念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產品的售前質量,市場認可度也隨之越來越高。目前,愛威科技已推出20多個型號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可充分滿足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科疾病防治院等不同層次的需求。國內裝機用戶已超過3200家,在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三級醫院占23%,二級醫院占52%,其他一級醫院、體檢中心、私營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占25%。
繼尿檢項目之后,愛威科技還將機器視覺形態學鏡檢技術成功應用于血液、糞便等形態學檢驗項目及輔助檢查遠程診斷系統。此外,針對目前基層醫院檢驗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愛威科技于2013年6月啟動“AVE基層醫療實驗診斷系統”項目,該項目中的AVE-661多功能自動鏡檢儀及輔助檢查遠程診斷系統,能滿足基層醫療檢驗80%以上的指標,不僅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請專家看病,而且可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的檢驗結果互認,有利于減輕醫保及病人的經濟負擔,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今,踏實做事、大力創新、嚴謹細致已成為愛威科技的三大法寶,有了這三大法寶助力,未來,愛威科技將擁有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