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色彩是一個寧靜而又深遠的世界,人們常說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憂郁、白色代表純潔、綠色代表生命……不同的色彩可以表達人的不同性格、身份、地位、心情。而中國傳統色彩觀恰恰是現代顏色演變和形成的基礎,這些顏色被運用在影視劇服裝當中,特別是古裝的宮廷劇和武俠劇,大膽啟用色彩來表達故事情節的變化和人物身份性格的區別,可以說做到了“以色察性”的高度。
色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傳統文化對日月交替、斗轉星移的現象都有了色彩的描繪:“青色象征物生時之色;赤色,也就是紅色,象征著太陽的顏色;黃色,代表著明晃晃的太陽之光的顏色;白色,是萬物開啟的顏色,代表著起始和開端;黑色,是代表著晦冥,是終結的顏色。”[1]而這青、赤、黃、白、黑五色,就是中國傳統色彩觀中的五色,現在我們的成語有“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起始就是這傳統的五色之說。中國很多傳統文化,比如京劇臉譜、民間年畫等,其中所用色彩,都是這“五色”演化而來,五色也逐漸成為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歌曲《說唱臉譜》中“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場殺,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充分地體現了色彩映襯人性格的重要性。
熱播宮廷劇《甄嬛傳》中,傳統色彩觀運用十分明顯,后宮各位娘娘小主的服飾各有特色,且種類繁多,最大限度地將清代關于服飾的歷史還原,同時在身份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用服飾的顏色變化來表達人物的心境,就顯得刻畫更加入木三分,增強了藝術效果。
甄嬛作為最重要的女主角,其人物經歷變化很多,所以服飾顏色變化也很多,值得人細細品味。甄嬛還待字閨中之時,穿的是舒袖小襖和馬面裙,小襖青綠色,代表物生之時,是荷塘春色,含蓄地表達了甄嬛還未出嫁時的少女情懷,而馬面裙是藍色主色,上面配以葡萄為花紋,藍色有“攔”的諧音,葡萄又是多果實的水果,代表對馬上要入宮的甄嬛的祝福之意。
甄嬛初入宮時,心思單純,性格善良,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還不諳世事。這時候她的服飾多為跳躍的亮色系,如紅色粉色,代表著熱情和奔放。尤其是甄嬛和皇帝相遇在御花園那段戲中,甄嬛穿著跟御花園杏花一樣繽紛的旗裝,帶著雪白的“龍華”,既表現性格的活潑,又表現純潔的氣質,雖然在雨天沒等到想要等的人,但是卻抵擋不住一顆懷春的少女之心。
盛榮時期的甄嬛,服飾顏色又是另一番天地,此時她多穿紫色、綠色服飾,頭飾也越來復雜起來。頭飾的復雜代表身份地位的提高,服飾顏色也不再以淺色為主,這代表甄嬛內心比初入宮時成熟很多,需要不斷抵擋住來自華妃的陷害,這時候的她,心思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單純,服飾的花紋也以稍微復雜大氣一些的花朵為主,這既說明甄嬛在后宮的地位,也說明皇帝對甄嬛的重視。
甄嬛的生活后來出現變故,甘露寺的生活顛簸流離,終于向果郡王打開心扉,此時的她穿的是一件橘色的小襖,這個顏色不是五色的正色之一,是由紅色和黃色摻雜而來,這就說明甄嬛甘愿放棄過去的種種煩惱,不去理會黃色代表的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是想跟隨自己的心意過簡單幸福的生活。
誰知事與愿違,陰差陽錯之下,甄嬛不得不走上回宮的道路,跟果郡王回宮之時,她穿的是紫紅色的朝服,這是一個非常醒目的標志,甄嬛的紅色加上了深色的點綴,不再鮮紅,就代表甄嬛的心思其實有很多暗影,她恨造成這一切的皇帝,回宮的目的再也不是跟皇帝再續前緣。
等到回宮之后,甄嬛在太后面前穿的服飾基本上都是月白色為主色,這是因為白色為啟冰之色,代表純潔,甄嬛既要在后宮生存下去,平安把孩子生下來,又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就不得不在太后面前低調,讓自己的敵人越少越好。
而等到雙生子落地,皇貴妃的地位穩固,甄嬛服飾開始以大紅為主,這是太陽升起的顏色,妝容也越來越濃烈起來,這說明她在后宮的地位的提高,即使服裝,也要鎮壓那些一直想要打她壞主意的嬪妃,況且此時,太后已逝,她與皇貴妃、敬貴妃三人形成犄角之勢,皇后勢單力薄,根本難以與之抗衡,甄嬛此時的華貴,就是要震懾皇后,也預示著這場戰役,終究要是以甄嬛的勝利作為結局。
最后,甄嬛登上了太后的寶座,清宮規定,初太后、皇后、皇貴妃外,其他人不可以穿明黃色,此時的甄嬛,一身明黃華服,代表著太陽的金色籠罩著她整個身體,代表著雍容華貴和無比威嚴,此時,剛入宮時的少女情懷、獲寵時的真情真意、復仇時的冷酷決絕都化為過眼云煙。甄嬛的明黃,代表著她是這個王朝真正的統治者,也代表著她孤苦一生的終結:即使獲得無限權力,愛人已經煙消云散,過去種種不復存在,甄嬛,只是后宮的一個傷心女子罷了。[2]
演員在演不同的影視劇之時,為了表現不同劇情中的不同人物性格,也要借助服飾的顏色來表現性格的變化。尤其是一個演員在同一時期表演不同的角色之時,因為面容相似,容易出現跳戲,所以服飾顏色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如演員劉亦菲在同一時期接拍了《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和《仙劍奇俠傳》三部古裝劇,很容易造成混淆的現象。
《神雕俠侶》中,劉亦菲扮演的小龍女是一位神仙一樣的女子,從小生活在古墓,沒看過外面的世界,且肌膚勝雪、貌若天仙,她的服飾幾乎都是純白色,不帶一丁點雜質,這說明了小龍女的純潔無暇和心思單純。她的白衣白裙白手套白發帶,甚至她的武器都是白色的綢緞,都表達了作者就是要塑造一個純白的人物,即使后來不得不走向外面的世界,她也是金庸筆下讀者心中最純潔的女子。
而在《天龍八部》中,劉亦菲扮演神仙姐姐王語嫣,了解天下所有武功的心法,但是卻一點武功招式都不會,一心愛著表哥慕容復,最大的愿望就是用這些心法來討好表哥,讓他對自己好一點。這時王語嫣的服飾多以淺色碎花小襖為主,尤其是月白色底,淺紅或者粉色小花為裝飾,在色彩的意象里,白色代表王語嫣的毫無心機,單純善良,淺紅色或者粉色代表她的不諳世事但是又對表哥傾心,細膩的少女情懷一點即透,紅色又是太陽的顏色,代表熱情,淺紅色小花既表現王語嫣的羞澀,又表達她對愛情的勇敢追求。
《仙劍奇俠傳》中,劉亦菲扮演女媧后裔趙靈兒,本來貴為王族后裔,可是又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趙靈兒的影視劇服飾樣式俏皮可愛,多以扎袖為主,雖是神話,但是造型符合人物性格。色彩多以青綠和淺黃為主,青綠代表萬物之生的顏色,靈兒是女媧后人,剛剛遇上李逍遙的時候年齡尚小,青綠色代表了她頑強的生命力和神族后裔的堅韌使命。而黃色代表權勢地位,淺黃色說明了靈兒的身份,是王族但是為了躲避仇殺隱姓埋名,最后又不得不遵從命運的安排。
雖然很多影視劇在演員服飾色彩上考究,取得了良好的受眾效果,但是很多古裝劇都是以歷史為主要題材的劇情,既然這樣,就應該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則。可是不得不承認,很多影視劇為了追求收視率和色彩的斑斕效果,在色彩運用上太過隨意,這樣一來很多人看完之后對歷史的理解有所偏差。如前幾年有熱播劇講述的是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事件,這段歷史因為其驚心動魄,經常被翻拍。清宮對后妃宮女服飾顏色有著嚴格規定,宮女是不可能穿著顏色非常鮮艷的服裝的,可是這部戲為了突出女主角演的小宮女的俏皮可愛,硬讓所有的宮女服都是淡粉色,并且戴著顏色與之相配的頭飾。觀眾看過之后,會對清宮的禮儀制度有所誤解,造成正劇不正劇、喜劇不喜劇的尷尬局面,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改正。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在影視劇中運用廣泛,影響很大,也對影視劇刻畫人物性格,表達劇情的進一步變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影視服裝設計師更加認真對待服飾的顏色變化,最大限度地還原和尊重歷史,才能產生更加深刻的美學意義和傳播功能。
[1]梁一儒.民族審美心理學[M].西寧:青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5):193.
[2]馬英.《甄嬛傳》的女性主義考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