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四月間臺灣島內掀起“太陽花學運”,風波之中臺當局的精英思維受到了年輕人的挑戰,也直接給年底“九合一”選舉帶來重大影響。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未來兩岸關系發展必須聽取更廣泛民眾的意見,重視當下社會各階層的心理感受,否則好事最終帶來事倍功半的結果。短期來看,“九合一”選舉結果不會對兩岸關系造成即時的影響,但從中長期看來,島內藍綠政治勢力版圖的消長,以及年輕人反體制、反現狀的思潮,彌久不散的“仇中”、“懼中”氛圍,都將給未來兩岸關系發展帶來嚴重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深植兩岸社會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自2008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進程開啟以來,兩岸關系在各領域的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其中兩岸社會關系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功能作用。大陸方面近年來多次強調加強對臺“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及青年群體)的工作,但如何讓具體的政策落到實處,尤其是如何加強保障島內“三中一青”群體的實際利益,需要有更加明確的態度與政策。未來在發展兩岸社會關系時,應更加注重兩岸社會關系的深度和廣度,例如以兩岸高校為主體深入推動兩岸青年人交流,或許交流中難免產生波折與誤解,但雙方的理解也會在交流中不斷加深。類似的交流項目也應在兩岸網友中展開,通過社交軟件、新媒體平臺來促進兩岸民眾的互動。又比如島內民間組織有深厚的發展歷史,大陸近年來民間組織也呈現蓬勃發展,兩岸產業、環保、青年創業這類民間組織應進行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
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兩岸政治、經濟的互動固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軸,但需要更多考慮社會關系基礎的因素,吸取兩岸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兩岸社會關系基礎得到有效提升,也會對走入“深水區”的兩岸政經互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