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朱立倫以近20萬票、99.61%的得票率當選新一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盡管被外界評價為“10年來最弱的黨主席”,朱立倫的答復卻不失謙虛,他說:“我可以最弱,但國民黨要最強。”其實,黨主席強弱與政黨強弱沒有必然關系,黨員的凝聚力和爆發力才是關鍵。
朱立倫被外界評價“最弱”,皆因中國國民黨歷任黨主席均有不凡的大佬資歷,且格外具有象征意涵。反觀朱立倫政壇歷練,不過是桃園縣縣長、新北市市長等地方職務,自然難望其他人的項背。但換個角度看,地方市長兼任黨主席反而更能貼近基層,一改過去黨主席與民眾的疏離。且看,曾如日中天的“大位者”身兼黨主席一職時,對外不能貼近民心、對內又無法凝聚黨心,說來分外遺憾。外界評論朱立倫“最弱”的另一論點在于,他上有馬英九和王金平,對臺當局“行政”和“立法”皆鞭長莫及,缺乏可以運用的資源,這點固然是事實。但朱立倫的優勢在基層黨員對其潛力的信任,他若能以黨主席身份疏通黨內大佬間的心結,必將有助提升國民黨的決策表現,也將失落的黨員士氣再聚攏起來。
無須諱言,今日中國國民黨的處境,比起2000年島內首次政黨輪替時,情勢更為嚴峻。當年歷經分裂的國民黨在悲憤中至少產生一股團結力量,企圖力挽狂瀾。而今,國民黨大權在握,施政卻處處窒礙,黨員士氣渙散,甚至不知病因出在何處,這才是更堪憂的危機。老實說,黨主席之職供黨員瞻仰、膜拜的時代早已過去了。面對島內政黨競爭的常態化,黨主席要懂得聆聽、懂得彎腰、懂得協調。獲得國民黨內基層黨員99.61%的支持率,這點對于“弱勢主席”朱立倫而言,或許是一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