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寶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志辦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地方綜合年鑒是記述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性的資料性文獻,具有地方性、綜合性、資料性等特點。地方特色是當地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特色在志書的客觀反映,也是當地地情最集中、最重要的體現。地方特色是年鑒生命力的源泉,突出地方綜合年鑒的地方性,尤為重要。
2014年12月,黑龍江省年鑒工作會議在黑河市召開。會議對全省進一步做好年鑒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多年來,黑龍江省年鑒編纂在質量上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全國地方志系統第二屆方志成果評獎活動中,我省有8 部年鑒獲獎。12 個市和兩個省直管縣都開展了年鑒編纂工作。黑龍江墾區也已啟動年鑒編纂工作7年,其中《黑龍江農墾年鑒(2012)》榮獲2012年全省地方志綜合年鑒一等獎。筆者以《黑龍江農墾年鑒》為例,從整體設計、框架設計和內容記述三方面入手,試談如何突出地方綜合年鑒的地方特色,以拋磚引玉,和修志同仁們探討,引發更多的思考。
整體設計包括圖書的裝幀設計和版式設計。裝幀設計包括開本、結構樣式、封面、護封、環襯、主書名頁(扉頁)、插頁等的美術設計。版式設計,包括用字(字體、字號)、版心、文字排式及圖文編排等。我們從裝幀設計和版式設計兩方面著手,突出地方特色。
黑龍江墾區位于小興安嶺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屬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是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具有良好生態、現代化綠色農業等特點。在裝幀設計中,《黑龍江農墾年鑒(2012)》封面、封底為藍色,燙銀“黑龍江農墾年鑒”等字,表示藍天、白云,突出其良好生態。環襯為香草綠,主書名頁背景為淺綠色,地腳配有綠、深綠色帶,并在書名左側配有以“綠太陽、三條黑土帶”為形象的北大荒標志,突出其綠色農業特點。在插頁設計上,背景采用淺綠色,地腳配有綠色帶,左書眉采用深綠色底印陰文書名,右書眉采用深綠色印陽文,以求對稱與均衡,突出了綠色主調。
版式設計中采用了橫排三欄,條目標題用小五號黑體,內容為小五號書宋,以求經濟適用。類目標題,采用初號小標宋;分目標題,采用三號小標宋;子分目標題,采用四號黑體;條目標題,采用五號黑體,以便區別結構層次。
年鑒的框架是承載年鑒內容的主體結構,是年鑒的“骨架”。框架結構體現年鑒的風格和特點,也框定了年鑒的內容范圍和取材方向。在年鑒框架設計上,我們從前置類目、適當設立子分目、設立地方特色條目等方面入手,突出其地方特色。
在年鑒框架的設置過程中,按事物的本質屬性以類橫分確定歸屬,擬定類目,排列有序,以增強其科學性和系統性。在按邏輯關系劃分和排列類目時,應當考慮所記事物在本地的實際情況,將能反映本地主業、特色產業的類目前置以突出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
黑龍江墾區以農業為基礎,工商運建服綜合經營,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具有區域性、社會性、綜合性特征,是相對獨立的特殊經濟社會區域。《黑龍江農墾年鑒(2012)》設有“概況、經濟、經營管理、政治、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社會生活、人物、管理局農牧場”等部類,將經濟部類和經營管理部類前置,放在政治部類之前,突顯其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的特點。經濟部類,分設種植業、農業機械化、農業綜合開發、畜牧業、漁業、水利、林業、工業和信息化、糧食等分目,突出墾區經濟主體,以全面反映經濟發展情況。
在年鑒框架結構設計中一般設類目、分目、條目,類目、分目為“虛設”,條目為“實寫”。有時,分目下,條目記述不能全面反映分目的內容,就需要適當增設子分目。如,《黑龍江農墾年鑒》科技分目下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培訓、知識產權、科技服務等條目,增設了農墾科學院、勘測設計院、農墾經濟研究所等子分目,教育分目下增設八一農墾大學、農墾管理干部學院、農墾職業學院、農墾科技職業學院等子分目,衛生分目下增設農墾總局總醫院、農墾第二醫院等子分目。通過分目、條目的全面記述與子分目的點面結合,全面反映墾區科技、教育、衛生事業發展。
條目是記載年度客觀事實的資料主題,是年鑒基本獨立的信息單元。它是年鑒框架的最基層組織,也是年鑒內容的最直接表現形式,年鑒的條目比重一般要占全書的80%~90%,條目編寫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部年鑒的質量。設立好地方特色條目,對彰顯年鑒風格和特點至關重要。
在年鑒條目的設置上,應將選題立目的重點放在突出地方特色、年度性和資料性上。盡量選擇有年度特點的,有史料價值的,有普遍社會意義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特點、亮點立目。如,《黑龍江農墾年鑒(2008)》在旅游分目中設有當壁鎮興凱湖旅游度假區、北大現代農業園、嫩江農場現代農業觀光區、八五六農場生態旅游度假區、北大荒博物館、金斗灣旅游度假區等條目,以突出墾區農業生態旅游特色;在種植業分目中,設置了高產創建、十大栽培技術、綠色食品認證、節水滴灌項目等條目,突出農業生產的栽培特點;在水利分目中設置了防洪工程、治澇工程、澆灌工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工程等條目,突出水利建設的系統性。
內容記述是年鑒的主體,其表現形式有條目、大事記、圖片、表、附錄及其他形式(特載、特輯、專文、專記等),年鑒內容要求存真求實,客觀反映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我們綜合運用條目、圖、表等多種形式,加強內容記述,客觀反映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地方特色。
條目記述上注重選取以下內容以突出地方特色:(1)從自然風貌、氣候、地理區位優勢等方面記述,突顯本地自然環境特色。(2)從農業、工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產品優勢等方面記述,突顯本地經濟特色。(3)從本土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歷史名人、先進人物等方面記述,突顯地域文化特色。(4)從居民生活、傳統習俗等方面記述,突顯本地民風民俗。如,《黑龍江農墾年鑒》在概況部類中設建置沿革、自然地理、自然資源等分目,自然地理分目中記有地理位置與面積、地形地貌、年度氣候等條目內容。文化·藝術部類設有文化建設、文學創作、廣播電視電影、北大荒日報等分目,文化建設記有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北大荒文工團等條目內容,文學創作分目記有北大荒作家協會、文學活動等條目內容。在人物部類中設有先進人物、新聞人物、逝世人物、先進個人名錄等分目,逝世人物記有優秀檢察官曹志勇病逝條目。
圖片具有形象、直觀地表達信息的特點。年鑒圖片選用注重典型性、資料性,突出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熱點問題。做好圖片編排,以強化年鑒地方特色。《黑龍江農墾年鑒》在文前彩頁中設“墾區要聞”欄目,以突出年度性重大事件;設“墾區風采”欄目,采用一頁兩幅或一頁一幅有關農業生產、農機、畜牧、工業等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相片,以表現墾區大農業、大農機的特點,具有直觀性。文中插頁錄入各管理局和農(牧)場等單位文字簡介和亮點相片,以反映墾區9個管理局和113 個農牧場整體面貌。
表能夠直接、全面地反映地方年度各個方面、各行各業的發展變化。要求內容準確,設計規范。年鑒以大量統計數據來反映地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用數據說話,增強其可信度,增強年鑒地方特色。《黑龍江農墾年鑒》在管理局農牧場部類中設有122 張統計表格,以全面反映9 個管理局和113個農牧場基本情況及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在統計資料部類中設有墾區各部門機構、墾區自然狀況及資源、墾區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總量、主要經濟指標與以往歷史最高水平對比、墾區生產總值、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各管理局主要農業機械、墾區自然保護區名錄等38 張統計表,全面反映墾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從整體設計入手,做好裝幀設計和版式設計;從框架設計入手,做好前置類目、適當設立子分目、設立地方特色條目;從內容記述入手,綜合運用條目、圖、表等多種形式,突出地方特色,以增強年鑒風格和特點。以上,只是筆者編纂年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不足之處,請專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