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燁
(包頭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30)
一個政黨的先進性決定著該政黨的生存與否,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日漸壯大,其90多年的光輝歷程充分說明這是一個先進的政黨,是一個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先進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固然與其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分不開,但與毛澤東高屋建瓴的認識與論述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他站在時代的潮頭上引導全體黨員領會、把握、體現黨的先進性,推動黨的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與成熟。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飽經戰爭的洗禮,在革命斗爭中不斷豐富黨的先進性內涵,科學地論述并實踐了黨的先進性理論,其首要表現就是凈化思想,牢記宗旨,確保黨員從思想上入黨。
毛澤東在創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提出了建立一支始終保持無產階級先進性的黨員隊伍,是中國革命獨特道路的支撐點。黨的先進性必然要求黨員具有先進性,而黨員的先進性首先要從思想領域表現出來。“我們黨的建設中最主要的問題,首先就是思想建設問題。”[1](327)對黨員進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則是保證黨員思想入黨的重要環節。黨員只有具備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以大無畏的氣魄克服千難萬險。戰火烽飛的歲月中,裝備薄弱的共產黨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這一信念就是黨員“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2](940)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動準則。這一宗旨承繼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關注。黨的先進性從宗旨規定中被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來,它要求每一個黨員、干部一切言論行動從人民出發,其所言所行必須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2](996)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已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2](488)
建國后,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成長為執政黨,驕傲自滿的情緒有所抬頭。毛澤東以政治家的眼光再度敏銳地意識到,宗旨觀念絕不能放松,共產黨員必須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此,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就應經常化、不間斷化。正如“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臉。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2](997)通過不斷的思想提領,使全體共產黨員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完美的人格魅力。革命勝利后,毛澤東雖欣喜,卻沒有陶醉于勝利的喜悅中不可自拔,而是以清醒的認識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2](1328-1329)說明毛澤東能以領航人的魄力引導共產黨不斷調整自己的步伐,急流勇進,適應時代進步的變化 ,體現時代的精神和要求,敏銳而深刻地把握時代發展的主題,以內涵發展顯示黨的先進性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黨創立之后,在革命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優良作風和傳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2](995)實踐證明了理論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滿肚子的空理論,自以為滿腹經綸,誰知卻是“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我們應有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毛澤東認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2](1404)一個銳意進取的黨必須勇于創新,在創新中表現黨的先進性,自覺地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執著的探索與批判精神沖破舊的不合時宜的觀念的束縛,面對新挑戰知難而進,勇往直前,大膽探索,黨才能永葆先進性。毛澤東思想本身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整風運動的核心就是要破除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階級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毛澤東認定只有在群眾中才能鍛造出真正的共產黨員,因此,他諄諄告誡“共產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于不顧,而率領少數先進隊伍單獨冒進;必須注意組織先進分子和廣大群眾之間的密切聯系。”[2](491)黨員必須時刻銘記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與群眾心連心。同時不斷引導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進一步夯實黨的群眾基礎,“共產黨員不過是全民族中的一小部分……共產黨員對于落后的人們的態度,不是輕視他們,看不起他們,而是親近他們,團結他們,說服他們,鼓勵他們前進。”[2](488)共產黨就應依靠群眾、引導群眾,鼓勵群眾與黨一起前進,推動中華民族的進步。“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2](997)為此,應該“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2](996)“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2](1060)更何況“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2](748)
任何人、任何黨派都無法生活于真空中,我們只能從片面性中朝著真理的方向接近,在此過程中,思想上難免會有偏差之處,這時就需自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糾正錯誤,清掃思想上的灰塵,還我們一塊圣潔的思想寶地。這既是我黨的優良作風,也是我黨先進性的一個表現,因為它體現了對人民的高度負責的態度。毛澤東同志認為:“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2](1369)“共產黨是真心實意想把國事辦好的。但是我們的毛病還很多。我們不怕說出自己的毛病,我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2](768)可見,犯錯誤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識不到錯誤或對錯誤漠然視之。批評與自我批評恰起到醍醐灌頂的醒腦作用,它一方面通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獲得勃勃生機,不斷前進;另一方面又幫助黨員及時發現問題,修正錯誤,提高自我。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象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一個人發了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愿意醫治,愿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2](786)可見,進行批評是為了使黨員在不停的反省與提醒中抵抗思想微生物的侵蝕,以使自己的行為更符合黨員的形象,符合群眾的利益,以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共產黨的先進性。
毛澤東在戰火的洗禮中、在和平的建設中深刻把握時代脈搏,并不斷隨時代的變化而豐富、充實、實踐黨的先進性理論,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領導中國人民從戰爭走向和平,從貧窮走向溫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
[2]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