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大連甘井子區建筑安全監督站,遼寧 大連 116031)
近年,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支持和民間資本的涌入,建筑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伴隨著建筑業的壯大,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筍般星羅棋布在每一座城市。建筑工地的急劇增多必然促使諸如技術工藝、人員、設備、材料等各領域一系列的變革,但這種變革相比迅速膨脹的建筑業無疑是相對落后的。這就不可避免的產生安全問題,使之成為高危行業,建筑業在我國是僅次于礦山采掘業的風險事故高發產業。安全生產問題已成為建筑業一個突出的焦點,制約著其進一步的健康發展。建筑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涉及到人民群眾的起身利益,影響著社會穩定的大局。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類型分別是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起重傷害、機具傷害和觸電。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發生部位主要集中于洞口和臨邊、腳手架、塔吊、基坑、模板、井字架與龍門架和施工機具。通常發生事故的類型與發生事故的部位是相互關聯的。比如高處墜落,高處墜落引發的安全事故比例最大,占到所有安全事故的一半以上。其多發生在臨邊洞口,而洞口和臨邊處發生安全事故比例最大,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多發事故類型與多發事故部位具有緊密聯系。臨邊洞口防護的不到位是安全隱患產生的一大主要原因,將直接影響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所謂的臨邊洞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四口”“五臨邊”,“四口”分為施工現場內的通道口、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井口;“五臨邊”是施工現場內無圍護設施或圍護設施高度低于0.8米的樓層周邊、樓梯側邊、平臺或陽臺邊、屋面周邊和溝、坑、槽、深基礎周邊。目前施工單位對主要的通道口、尺寸較大預留洞口和電梯井口的防護比較重視,一般都能夠嚴格進行防護。對臨時通道、尺寸較小預留洞口、樓梯口等人員容易隨意出入和容易忽略的部位防護意識則較差。而這類部位占到施工現場很大比例,正是對這些部位安全防護意識的缺失,才導致了臨邊洞口成為最危險的地段,使高處墜落安全事故發生數量直線上升。臨邊洞口常見的安全隱患主要為沒有安全圍擋、護欄、蓋板等安全防護設施。此類措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有些施工單位為了縮減成本會減少投入或根本不投入,這也是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坍塌是一項值得高注關注的安全事故類型,因為坍塌是造成群死群傷的主要事故形式,其多發生在腳手架、基坑、模板等部位。這也是為什么腳手架、基坑、模板在施工過程中成為安全檢查的常抓項,是整個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相比較而言,腳手架、基坑、模板都屬于施工中施工作業量較大的工程,所以很容易出現“缺斤少兩”的現象,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施工單位可以減少成本,但還有一個更主要的隱含原因是“經驗主義”的盛行。很多施工人員在常年的施工作業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所以經常會產生對細節關注減少的錯誤思想。在一次次“缺斤少兩”之后更會出現完全放松安全警惕的現象。這就給安全事故埋下了很大的隱患。物體打擊傷害是建筑行業常見事故中“三大傷害”的其中一種,指由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其產生的事故原因相對較單一,就是高處墜物對人體的打擊傷害,所以對其防范的措施就是對有可能產生墜物的部位做到有效防護,現場做到垃圾及時清理、不隨意堆放材料,合理佩戴安全帽,做到這些就可以基本解決物體打擊造成的安全事故。起重傷害和機具傷害主要是因為操作不當產生的安全事故。產生原因多為施工人員素質不高、技術不熟練、違反操作規程或其他工種私自操作等原因造成。觸電也是一項容易被人忽視的安全隱患。產生原因多與管理不當相關,比如電箱未按三級配電二級保護設置、電線電纜私拉亂接、不接保護零線等。
要想防止安全隱患,就要從其產生的原因找答案,追根溯源,做到標本兼治。從上面我們列舉的常見安全隱患不難看出,治理安全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但所有的因素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首先應當做到對建筑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技術知識,包括建筑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和建筑安全知識教育。安全培訓可以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使施工人員養成良好的安全作業習慣和職業技能,減少操作失誤,改善麻痹大意的思想意識。其次應當制定安全生產資金保障制度,就是要確保購置、制作各種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工具、材料及文明施工設施和工程搶險等需要的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同時還應提前編制計劃并嚴格按計劃實施,保證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再次應當編制合理可行、符合工程實際的施工專項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按方案實施,做好工地的安全防護工作。最后還應優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責任目標考核制度,使每一個從事本工程的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并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是一項預防為主并且常抓不懈的工作,任何麻痹大意的觀念都是要不得的,所以說安全工作沒有竅門與捷徑,只在于我們日常扎扎實實的工作當中。安全高于一切,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的生命安全在建筑工程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一切工作才有意義。總之,安全問題事關整個建筑業的發展,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各個方面創新思路,認真實施,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1]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S].
[2]馮鵬,賽云秀.建筑業安全事故規律分析及對策[J].建筑安全,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