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娟
(赤峰市回民實驗小學,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由于小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差,在課堂上個別同學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使得學生的數學成績差異很大,而且學習的能力也有較大區別,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拉齊全班的進度,才能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成績。本文對差異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析,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差異化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提倡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異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快速解決,可以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差異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具有進步意義,可以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化教學需要做好準備工作,要從多個環節進行差異性教學,還要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積極的引導學生,這樣才能達到優化教學模式的目的。
為了保證差異性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定要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還需要與教材結合,目標可以作為教學的導向,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從全局出發,一定要熟悉教材的每一個章節,還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從多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可以是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等。教學目標對教師有著督促的作用,為了更快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師一定要提高教學的質量,優化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簡到難進行逐步過渡,在保證學生充分理解基礎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知識難點以及重點。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適當增減教材內容。
小學低年級數學具有一定特點,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圖形,掌握簡單的計算公式,這設計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對于個別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對其提出更好的要求,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其通過折剪拼出不同的圖形。差異性教學具有較為明顯的層次性,教師需要完成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
差異性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其擴充了傳統教學的內容,而且突破了傳統教材的局限性,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課程時,可能會覺得比較枯燥,而且難度稍大,為了不使學生出現厭煩的情緒,教師一定要努力的活躍氣氛,還要在教學中多舉例子,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這樣才能使學生理解知識點。教師還要設置情境教學,這樣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字知識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為了保證學生充分的理解知識,教師需要準備好教學的輔助工具,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另外,教師還要掌握好教學的難易程度,針對不同難度的題目,要選擇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作答,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要實現差異化教學,教師可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方式,增加個別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同桌共同學習、有獎搶答學習等形式。一般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差異化教學的主要形式。但由于部分教師過分依賴小組合作形式,常使小組學習流于形式。要能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還需要從建立組織、教會方法、選擇時機和適當評價等方面多下工夫。
針對小學數學知識難點,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間進行嘗試,尋找出所認為的有效合理的運算方法,再由小組推薦代表上講臺去介紹,最好能對照正確方法總結出存在的問題。看似沒有完全體現差異性,但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已經通過小組活動了解了學生各自的想法,并基本了解清楚一些主要問題。要求一些成績有差距的學生到講臺上介紹他們的算法,加強他們對解法的重視。差異化教學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完成。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不同要求的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差異化的作業練習,既有數量上的差別,更有難易上的差別。有時為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教師還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挑戰題等形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合理的區間內得到最大效益的練習。
小學一年級“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分別布置了“完成書后練習”、“向家長介紹所學內容”、“向家長或到超市里兌換零錢”、“問家長要1元錢到商店里買兩件物品”這四項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這里既有基本作業,又有補充練習;既有課本練習,又有實踐操作。學生興趣很濃,人人都選擇了力所能及的題目,還提升了生活能力。
通過實踐發現,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采用差異化教學的模式,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差異化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可以實現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對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一般自制力比較差,而且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一定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1]陳淑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的一些做法[J].北京教育,1994(12).
[2]張義華.小學試用課本數學第四冊的幾點教學建議[J].北京教育,1994(03).
[3]李躍民.創造思維培養是數學課教改的重要內容[J].北京教育,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