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新梅
(馬龍縣通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云南 馬龍 655199)
高血壓是一種心血管疾病,多數呈良性緩慢過程,影響病人血壓的因素包括生活環境及病人的行為、生活習慣、飲食、精神壓力等多方面。一般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社區護理中結合上述因素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就能有效控制血壓,緩解病情。本文根據工作經驗并參閱相關資料,總結高血壓病人的社區護理工作經驗供同行參考。
本組病例對通泉街道社區521例年齡在85~20歲的高血壓患者開展社區護理,其中20~40歲24人,41~60歲201人,61歲以上296人。護理工作從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多方面進行,多年的工作表明,采取綜合的護理工作對高血壓患者病情控制效果顯著。
高血壓病人主要護理問題有:頭痛,主要是血壓升高引起;缺乏運動耐力,與長期高血壓致心功能減退有關;缺乏保健知識,不會自我監測血壓、不會調節飲食結構;心煩、失眠,往往因工作、生活壓力增大時出現;注意并發癥,高血壓患者往往會有潛在高血壓急癥、腦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可能,需要注意。
對高血壓病人的護理需要制定綜合的措施,從健康教育、日程飲食、運動、等多方面持續進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因本社區主要面對文化低、經濟落后的農村,病人缺乏對高血壓疾病的正確認識和必要的保健知識成為護理中的首要問題。為此,針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調查后篩查出的高血壓病人,先建病情檔案、評估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在社區舉辦高血壓病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健康教育處方、辦好宣傳欄等措施,讓病人及家屬方便認識高血壓疾病及康復保健知識。
合理的飲食結構是高血壓患者日常護理的重要工作。培養和堅持少吃動物油,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雜糧類食物等飲食習慣,日攝鹽量少于6克。同時,向病人宣傳煙酒的危害,指導病人戒煙、戒煙。
合理的運動也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措施。高血壓病人應遵循循序漸進、按程序鍛煉、因時制宜、適時監測的原則科學、安全運動。具體方法有步行、慢跑、太極拳、健身操等運動,運動量可掌握運動至微微出汗但面不改色、微微氣喘但言語自如、微微勞累但息后舒坦為宜。具體做法可根據個體差異由護理人員指導病人選擇進行。
科學、健康的集體活動對于高血壓患者康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群體活動中患者相互交流提供的治療、護理信息、經驗對個體非常有好處。社區護理人員可根據社區高血壓病人的分布情況,組織病人參加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活動小組可選出有文化、積極性高、認真負責的高血壓病人擔任組長,組成30名左右的高血壓患者康復活動小組,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定期開展如座談、互動、講解等多形式的小組活動。活動中可請高血壓患者自我介紹患病情況、血壓監測、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等相關自我保健知識,醫護人員參與健康指導與咨詢。
教會病人或家屬在家中測量血壓的方法及正常值,養成自我定時監測、記錄血壓的習慣。無條件在家測血壓的患者,應囑咐其定期到附近社區衛生服務站測量。另外,對于血壓波動變化大的還要定期監測血脂、血糖、心電圖的變化。
對于高血壓患者,自覺堅持服藥非常重要。護理中要詳細告知病人所用藥物的名稱,服用劑量、方法,并跟蹤療效。藥物服用一定要強調按規律服藥,切忌自行加藥或突然停藥;告訴病人養成良好的餐前服用習慣;在服藥期間,要提醒病人防止可能出現的體位性低血壓造成的暈倒或跌倒等意外。同時,還要向病人詢問是否出現服藥副作用,若出現副作用時及時報告醫生,調整藥物。
通常,高血壓患者都存在一定的情緒激動和焦慮、郁悶情緒,突然的情緒激動,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高血壓病是一種心身疾病,非藥物治療高血壓也是非常重要。社區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年齡、文化程度等情況,開展針對性地心理護理工作,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的特點,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病情,保持樂觀的心情。要大力提倡病人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娛樂等文化生活,學會向別人傾訴心中的困惑,以減輕精神壓力。平和心態,積極、樂觀地生活態度對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穩定非常有益。
[1]黃昊,孟開.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120-124.
[2]何昭霞.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4,12(6):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