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波
(白城市行政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政府的經濟職能是指政府作為管理者的身份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監管和調控的功能。政府經濟職能是伴隨著國家經濟體的誕生而出現的,也就是說,當一個有政府的國家出現經濟行為起,政府的經濟職能就已經出現了。只是最開始的政府經濟職能由于經濟行為的單調和社會制度的原因而顯得功能單一,盡管能夠大體上解決經濟體運行和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但總是會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經濟市場的形勢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更好的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政府的經濟職能也開始發生轉變,并且在市場經濟出現的越來越多的新問題的促使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其所觸及的方面也越來越全,對經濟市場的調控也變得越來越全面和有力。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經濟活動和行為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許多不良的經濟行為也逐漸開始出現。盡管市場經濟本身所固有的機制能夠很好的應對人們經濟活動中所暴露出來的部分問題,但由于市場調節機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造成了一些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被長久地擱置。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宏觀調控機制運營而生,這是政府經濟職能在市場經濟問題處理上的重要體現。但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市場和國際經濟環境地情況下,為了更加有效地對市場經濟行為和活動進行調控,政府必須根據市場運行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其經濟職能作重新定位,使政府對經濟市場的正常運行和穩步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政府在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的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關于如何認識當前市場經濟中所出現的新的問題和未來市場經濟發展所要面臨的新的形勢,同時還要考慮到,在根據這些新情況對政府有關經濟職能實現的機構和體制的調整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新的組織結構和體制與其對應的新形勢之間的關系,避免因對經濟形勢的過分估計而造成轉變后的機構變得浮腫,機制變得遲鈍。這些情況一旦發生,不僅使新的政府機構在實現其經濟職能過程中,在問題出現時無法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在經濟發展趨勢惡化時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糾正,同時還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甚至還會引發組織機構腐化的嚴重問題。因此,在對政府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要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態勢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市場經濟變化趨勢的機構調整方案。
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社會經濟形勢的影響下,我國社會的經濟活動的形式和種類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此也造成了經濟問題的多樣化。這對政府在實現其經濟職能和進行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帶來的挑戰。相比于以往,在經濟形勢不太復雜的情況下,政府能夠對市場經濟驚醒全面的直接調控,如今政府若是再像以前一樣,對市場經濟中所出現的市場調節機制所難以解決的問題都進行直接調控,將使政府的經濟職能機構變得龐大,也讓政府在開展相關的工作時變得十分艱難。因此,在政府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過程中,政府需要放寬對經濟市場的管理,將一些可以依賴事業單位或者是社會中介組織進行解決的事務的直接管理權“交出去”,減輕政府經濟管理的負擔,從而使政府的經濟管理工作變得更有針對性。政府經濟職能的針對性的增強,可以對政府在經濟監管方面的力量進行有效的集中,提升了政府解決一些疑難經濟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政府經濟職能重新定位的目的之一在于實現政府對經濟活動監管力度的增強,以實現對經濟市場更有力的調控。在政府機構的轉變過程中,需要額外關注那些在管理內容方面有交叉的部門,對這些部門進行重新定位,并根據實際的監管效果進行人員和職位上的調整。從而使政府監管機構得到精簡,讓政府在實現其經濟職能時,能夠更有效的集中機構中的力量,提升問題的解決效率。另外,監管制度和體制的建立上,要對問題的監管懲治力度進行加強,在制度上對經濟市場中存在不良經濟行為的人員進行威懾,保障政府今后在實現其經濟職能變得更順暢。不僅在制度上要監管力度進行加強,同時在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過程中,要重新對職能本身的監管力度進行有效加強,使其在對市場經濟的不良活動進行監管時變得更加直接有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經濟市場的態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此帶來的政府經濟職能的定位也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政府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必須滿足現有的市場經濟形勢的發展趨勢,才能有效地對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進行監管。因此,在對政府經濟職能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要結合市場經濟的變化趨勢,并借鑒過往政府經濟職能在轉變過程中的經驗,避免在過去出現的問題,實現政府經濟職能的科學合理的定位。
在對政府經濟職能進行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著政府經濟職能在市場經濟活動監管中所需要實現的作用,使重新定位的政府經濟職能相比以前,在對經濟活動和行為的監管工作更加及時有效,使政府在經濟市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另外,在保障政府在經濟市場中能夠充分發揮其職能的前提下,實現政府經濟監管機構的清廉、精簡、效能和統一,為政府經濟管理機構的健康、穩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政府經濟職能的實現,其最終目的是保障國家的利益。盡管政府在市場調控的過程中所發揮的所用十分有效,但假如這種力量得不到合理的運用,將會導致政府在對經濟市場進行調控時,出現一些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因此,在利用政府經濟職能對經濟市場進行監管的過程中,要具體分析經濟市場運行的情況,適時適量地對經濟市場進行調控。在對政府經濟職能進行重新定位時,要處理好政府在利用其經濟職能對經濟市場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效果。并對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有效總結,使政府的經濟職能得到正確發揮。
對政府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是促進政府在對經濟市場監管作用的充分發揮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保障政府機構精簡、效能的方式。因此,在對政府經濟職能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經濟市場運行和發展的態勢,使對政府經濟職能的重新定位工作變得科學合理。
[1]吳敬璉.市場經濟的培育和運作[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1-200.
[2]許欣欣.中國農民組織化與韓國經驗[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9).
[3]楊書臣.近年日本縣域經濟的新發展及政府的對策[J].日本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