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曦 王程程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46)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新疆與多國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商業貿易往來愈發繁榮,同時對運用外語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與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使愈來愈多少數民族青少年開始注重并學習英語。這一趨勢給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生造成了明顯的就業壓力。因為,新疆作為少數民族匯聚地,新疆的各大高校也招收了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生。 如何解決好少數民族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成為新疆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新疆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1]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為95%。本次調查對五大高校英語專業問卷的發放采用即時收回方式和電話訪談方式,被調查對象中少數民族占100%其中維吾爾族占72.5%。
新疆高校開始擴招之后,在校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平均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在增長,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數也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就業率逐漸走低。根據調查結果,2014年,新疆五所高校少數民族英語專業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基本保持在63.7%左右,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但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在33%左右,而且就業率還在不斷下降,實際就業率可能更低。
1.2.1 由于新疆經濟欠發達,且南北疆經濟發展又不平衡,尤其南疆地區對英語專業少數民族人才的需求較少且集中在偏遠鄉鎮,并且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行業選擇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具體有兩個方面的失衡:
(1)地區性
新疆少數民族英語專業大學生畢業后80%基本上留在新疆境內,而新疆經濟較內地不夠發達,所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有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后大都希望在烏魯木齊周邊地區就業。對于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大學畢業生前往南疆三地州或更偏遠些鄉鎮、村等地方就業出臺的一些優惠政策,大多數未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仍顧慮重重。即使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28%的學生表示“愿意”去艱苦地區工作,有45%的的學生表示“不愿意”。但事實上,調查顯示越是偏遠貧困地區,就業業越是困難。
(2)行業性
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多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經濟效益較好的大中型企業,而選擇規模小的私營企業、民營企業較少。據問卷調查顯示,有23.4%的學生表示愿意去黨政機關工作,有40%的學生愿意去事業單位工作,有20.3%的學生愿意去大中型國有企業工作,有5.5%的學生愿意去民營企業工作。已在民營企業就業的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生只有10.6%。
1.2.2 男性就業去向與女性就業去向存在明顯差異。
根據數據顯示,男性在行政單位工作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比例高于男性。
但英語專業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男性最終還是就業率較低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首選。
2.1.1 要求較高的就業薪資
少數民族畢業生大多數追求高薪和高層次崗位。面臨畢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有60.35%的學生要求月薪至少在3000元以上才滿意,有20.1%的要求月薪至少不低于2000元;未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中仍有43.5%的學生要求月薪不低于1500元,而2014年新疆城鎮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烏魯木齊地區也不過1731.66元。少數民族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擇業時,有70%要求工作環境好,80.5%的要求待遇高,而即將畢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也有62%要求工作環境好,有77%要求待遇高。
2.1.2 對就業理解不夠長遠
他們認為就業是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而對民營企業等非國有單位,則認為不穩定、不可靠、不保險。據問卷調查顯示,有63.4%的學生表示意去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有25.8%的學生愿意去企業工作。但實際已在民營企業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只有10.6%。其實,越是畢業生認為好的單位招聘人數越少,越不利于其就業,反而選擇發展空間較大的民營企業或非國有單位和單位等,越利于畢業生們的就業。
用人單位的局限性
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為機關、事業單位。一方面,是新疆機關事業單位一般有民、漢比例要求。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偏愛男性畢業生這一原因使就業者性別成為影響其就業的主要因素。畢竟,英語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大部分來自城鎮的生存環境較好,比較寬裕的經濟狀況影響致使其綜合素質較漢族大學畢業生無明顯差距從而不影響用人單位對他們的認知程度。
就業觀念與社會現實存在差異
(1)目前新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日趨增大,但調查數據顯示仍有近21%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沒有感覺就業壓力大,這與80%的漢族學生感覺到就業壓力形成較大的反差;另外,在調查過程中用人單位明確表示,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漢語水平是他們在選擇就業者時考慮的要素之一,但在調查問卷中,只有近14%的學生選擇漢語水平,近28%和33%的學生選擇溝通能力和綜合能力。這說明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對現實的認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2)高學歷者就業障礙較小低學歷者就業障礙較大,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其他畢業生的就業率依次為94%、73%、55%和63%。因此,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學歷水平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即學歷越高就業水平越高,就業限制越少。學歷越低就業水平越低就業障礙越大。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和其他類型的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可以看出:隨著學歷層次的降低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在個體和其他領域的就業比例逐漸提高。而本次調查數據表明,只有15%選擇繼續深造。大部分學生選擇就業,但因專業儲備不夠而導致就業出路閉塞。
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政府、高校和學生個人都必須積極主動采取相應的措施:
[1]李滌非.中國文化、中國英語與文化教學[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2]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12月改革:不再考完形填空[N].濟南時報,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