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黎
(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123)
研究表明:大班幼兒的美術表現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如同孩子大腦發育一樣,正處于鼎盛期。如何開展剪貼這一活動,以最大限度激發幼兒的美術創新性,體驗剪貼給幼兒帶來的快樂。我們進行了初步探索,有以下一些體會:
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感受是基礎與前提。如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感受自己與周圍人良好的情感經驗,感受藝術作品豐富的美等等。因此,除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美的觀察及情感體驗外,適當開展名作欣賞活動,對幫助幼兒積累感性經驗,培養創造表現力,具有重要影響。
根據幼兒的知識經驗與智力發展水平,我們選擇幼兒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美術作品;提供色彩明快強烈,構圖簡單流暢、形象夸張的藝術作品,供幼兒欣賞、感受、想象、創作。例如,亨德爾瓦塞爾的油畫作品《日落》,色彩絢麗,冷暖色調對比強烈,線條大氣夸張;波洛克抽象畫,沒有具體形象,只有顏色與線跡合成,頗有潑墨效果,作者將其聯想為《聚會》;這些作品表現手法多樣,風格不拘,色彩表現力強或畫面抽象留有豐富想象空間,有利激發幼兒的表現激情與靈感。
選擇好的作品引導幼兒欣賞與感受。首先,要鼓勵幼兒積極思想、大膽想象,談論自己的感受。例如欣賞《日落》時,幼兒爭論著變化的托起高懸黃色輝點的大弧光環為“銀河”、“大海”、“太陽灑下的彩條”等,充分體驗著色彩與形象帶來的沖擊力;其次,要把幼兒想象與思考的重點,放在作品畫面語言及表現手法的理解上,向幼兒作適當分析與解釋,幫助幼兒理解圖形間關系、造型特點。例欣賞《憂愁的國王》剪貼畫,則拓寬了幼兒的思維方式,知道原來剪貼的形式能如此傳神地述說作者的情緒。幼兒充分想像、體驗美好的情趣后,會逐漸產生創作的熱情。由于受到大師強烈的色彩對比,簡單有趣的作畫形式與手段的感染,幼兒嘗試創作,能毫無顧忌地表現出內心的感受。有的端起畫筆,揮灑自如地用色彩表現自己心中的“日落印象”,或冷或暖,還加進了自己、田原、大山;有的仿照《憂愁的國王》,撕出了“快樂的自己”,不同的眉、眼、發型,表達了不同的情緒,倒立的自己、跳躍的自己,空中飛翔的自己。幼兒在與經典的接觸中和名家直接“對話”,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實現作品與欣賞、再創作的融和,拓展了表現的空間,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美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表現。教師也應注意捕捉幼兒的興趣與獨特的構思,適當選擇幼兒提出的想法作為創作題材。尊重幼兒,讓他們積極地投入以自己的想法為主的創作活動,這樣能強化幼兒揭示自我內心反應和獨立提出見解的習慣。在一次欣賞活動中,幼兒對“家居設計”這一課題十分感興趣。我們設想好粗略的活動構思,即按幼兒意愿,為他們提供劃分為男孩房、女孩房、餐廳、客廳及洗手間的立體紙箱房作為 “我們的家”。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要按照房間特點裝飾墻面、地板、制作家具等。幼兒興致勃勃地繪出統一規格的墻紙,但效果不如意使他們興味索然。幼兒就根據電腦中家具效果圖拓寬思路,選擇他們喜好的現今還未流行的將墻面刷成濃厚的色彩。對這種標新立異、努力超越教師的獨特想法與可貴的創新意識,我們給予了積極鼓勵,并幫助幼兒將每室改為適合的油漆色。這項活動持續了一個多月,幼兒的想法不斷拓展延伸,在設計中別出心裁,津津樂道,躍躍欲試。從內容設置到方法形式的探索,教師始終處在與幼兒平等的地位,是參與者與欣賞者。
除傳統的美術形式外,我們選擇適合幼兒能力的其它多種形式:寫生、紙版印畫、撕紙、剪紙畫、點彩畫、瀝糊畫等。在層出不窮的創作形式中,伴隨著愉悅的情緒,幼兒探索著不同作畫形式與工具的不同效果;同時,提供給幼兒的多種形式暗示著幼兒可創造性地選用創作方式與工具表現。
2.2.1 感知材料,豐富經驗
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創作的原材料。馬蒂斯的剪紙富于幻想情調,他的剪紙創作躍動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明朗而歡快。在欣賞教材選擇上,大班的孩子對剪貼興趣很濃,也有了一定的技能,大膽的選取馬蒂斯色彩絢麗、富有幻想情趣的剪貼畫作為欣賞內容,讓孩子感動于藝術大師,沉浸于這些美妙而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之中。因此,活動一開始,可以引導幼兒運用看一看、玩一玩、說一說,感知各種勺子不同材質、形狀所帶來的美。隨后轉向對畫家獨特創作方式的猜想和討論上,教師出示畫家創作時的照片,并以故事的方式介紹,讓幼兒了解了馬蒂斯剪貼畫的與眾不同。這樣,欣賞帶動了創作,創作又反過來可以加深欣賞的體驗,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2.2.2 激發想象,鼓勵創造
想象是創造的前提,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具有天真的想象和創造精神。該活動活動立足于豐富的幼兒審美體驗,孩子們天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如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方式方法很多。比如“海洋動物”的作品充滿了幻想的意境,在孩子欣賞作品時,老師主要用對話式展開,調動孩子自身所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孩子大膽想象,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造。如老師用優美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根據圖形特點想象、表現海洋里的動物。雖然只是簡單的動作,卻立即調動了孩子們的情緒,打開了孩子記憶的閘門,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及創造——這不正是一種真切地審美感受嗎?
2.2.3 表現欣賞,體驗快樂
幼兒美術創作的主要特征是表達自己的稚拙而純真的情感,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其表達表現的能力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有意識地接納所有孩子的作品,增加幼兒活動的信心。在《勺子的一家》活動中,老師以家庭聚會的形式,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讓每個幼兒和他的作品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里既有勺子媽媽、勺子爸爸、勺子寶寶的逐一展示,又有快樂大家庭的集體展示。特別是全家福的拍攝,體現了濃濃的家庭氛圍。大班幼兒在此次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無拘無束的氣質與他們的作品的新穎的感覺,正是富有藝術感受力、表現力與創造力人才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幼兒的思維具有動作性、直觀性、具體形象性等突出特點,而手工活動可以讓大班幼兒直接接觸各種材料和簡單的工具,在教師引導下運用貼、撕等方法,對各種形態的(點、線、面等)具有可塑性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且可觸摸的各種具體的形象。其中,最富有意義的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充分把握了剪貼活動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提升了幼兒的原有經驗,使幼兒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活動。讓幼兒在欣賞、繪畫等活動中快樂成長!
[1]邱振濤.小學“兒童剪貼藏書票”的開發和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Z].
[3]李季湄,肖湘寧.幼兒園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7).
[4]程秀華.著生活美勞——紙玩篇[M].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2).
[5]為了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