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平
(蘇州蘇農園藝景觀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215000)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建設生態文明,就是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城市化趨勢的加劇,城市人口的猛增和大量人工環境的建成,帶來了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緊缺等系列負面影響,這些都給人類帶來了較大的生存危機,成了阻礙創建和諧社會、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推行立體綠化不但節約用地、投資少、見效快,而且效益十分可觀,是實現我國“節能減排”戰略和現代化城市改善環境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打造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
立體綠化是地面綠化、墻體綠化、屋頂綠化的總稱,是與地面綠化相對應,在立體空間進行綠化的一種方法,就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在房頂、墻壁、陽臺、窗臺、棚架等處栽種攀緣植物,以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居住環境。立體綠化具有占地少,覆蓋面大、造價低、見效快的優點,立體綠化不僅能夠彌補平地綠化與家庭綠化的不足,豐富綠化層次,還有助于恢復生態平衡,改善不良環境,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藝術效果,使之與環境更加協調統一。
地面綠化指在城市中植樹造林、栽花種草,把裸露的地面覆蓋裝扮起來。墻體綠化是指垂直綠化,一般是在建筑物的外墻根處,栽上一些具有吸附、攀緣性質的植物,利用它們的莖葉攀附在墻體表面,逐漸地給建筑物披上一層綠色的外衣。也可在陽臺或屋頂上種植一些向下垂吊的藤蔓植物,逐漸覆蓋墻面。屋頂綠化是指在建筑物的頂面進行綠化。一般在房頂(多為平面屋頂)鋪上一層20厘米至30厘米厚的土,種上花卉、草皮和低矮的灌木,形成一個個“空中花園”。有人統計,城市的空調能耗占整個城市能耗的50%%,而屋頂綠化能使夏天頂樓的溫度降低3至4攝氏度,可節約空調耗電量的20%~40%;屋頂綠化相當于地面綠化效益的60%。
城市立體綠化是集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于一體的重大生態城市建設系統工程。具體而言,整體推進城市立體綠化可以給蘇州帶來以下六大效應。
一是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降低城市熱島效應;二是可以滯留、收集、過濾雨水,緩解雨天城市下水、排水壓力,緩解城市潛在的缺水危機;三是可以吸附大量空中粉塵;四是豐富城市的綠化層次性和植物多樣性,大大增強城市的生態服務功能。
當前城市綠化用地的緊張,需要推行立體綠化緩解。我國人口眾多,可耕地資源和城市用地十分緊張,不同于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我國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區,大都建筑擁擠,人口稠密,綠化用地緊張,立體綠化尤顯重要和急迫,面對城市化、人口、環境資源的巨大壓力和嚴峻的挑戰,未來城市發展也必將體現生態文明這一時代特征,只能走城市生態化發展道路,當下蘇州市的快速發展與土地短缺的矛盾十分尖銳,寸土寸金的蘇州只能走立體綠化的發展道路,向空間要土地、以綠化換土地是蘇州的必然選擇。
立體綠化使城市綠化面積加大。混濁的空氣與噪音是當今城市中居民最難回避的污染,而因實行立體綠化后使綠化面積加大,這一切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德國有專家進行了實測,臨街兩側的建筑經過立體綠化的處理后使得街上的塵埃比綠化前減少了3-4倍。合理的立體綠化可以有效的調節室內的溫度與濕度,減少室外空間與圍護面之間的熱交換。據綠化研究者估算,4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年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在4噸以上,年制造氧氣也是4噸左右,屋頂綠化相當于地面綠化的60%。所以,全面推進立體綠化,無疑能助力蘇州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立體綠化是銜接建筑與環境的需要。高層建筑因其體量龐大,在城市中往往有標志性的作用。對城市環境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將立體綠化這一思想用于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城市整體環境,在造型上使綠化適應城市要求。立體綠化對高層建筑的室內設計也有指導意義。立體綠化對建筑還有保護及隱丑蔽亂的作用。另外對于公廁、垃圾站等有礙觀瞻的建筑進行立體綠化處理也可以使它不至于影響環境,甚至成為一處處綠色的景點。蘇州在建設國家級園林和生態城市進程中,同樣應當亮出雙面繡的絕活,使古典園林錯落有致的綠化和現代街區的立體綠化有機結合起來,使生態之美走出園林,走向城市,融入生活。
綠色象征著勃勃生機,使人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希望,立體綠化是綠色在三維空間中得到延伸的需要,讓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美感。過去,摩天大樓遮天蔽日,高速公路分割大地,一片片的綠樹被侵蝕。人們已很難找回穿過森林時的幽靜,遠眺江河湖海時的舒展,面對奔流小溪時的神怡。綠色植物可以抵御惡劣環境的污染,吸取灰塵和有毒氣體、殺滅病菌。同時,樹木能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其釋放氧氣的功能是眾所周知的。綠色植物還能擋住夏日陽光的輻射,有立體綠化的建筑物比無立體綠化建筑的室溫要低2~3度。由此可見,搞好立體綠化是大有裨益的,它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使緊張和疲勞得到緩和,使激動的人可以恢復平靜。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建筑群中,綠色將成為人與環境對話的切入點。
蘇州雖已是知名的旅游城市,但如何讓蘇州成為首選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依然任重道遠,而立體綠化無疑是提升蘇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選擇。立體綠化可以把東方水城、江南水鄉裝扮得更加秀美靚麗,在充滿綠色美感的蘇州城市中,古典園林、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吳儂軟語將更顯魅力;同時,立體綠化的規劃、設計,綠色植物的培育和種植,空中花園、空中綠色廊道等的打造、養護和管理,可以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近幾年來,我國各大城市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已在快速推進立體綠化,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近240個場館中,80%都做了屋頂綠化、室內綠化、垂直綠化等形式多樣的立體綠化。在2011中國(蕭山)花木節園林綠化高峰論壇上專家也提出了“立體綠化是城市發展的生態補償方式,也是新型的城市綠化方式,21世紀在中國將取得較快發展”的觀點。2012年世界立體綠化大會在杭州召開,國內立體綠化在大中城市快速鋪開的態勢已經形成,面對國內外立體綠化的勃發態勢,面對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區三城”建設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面對蘇州市民對建設“宜居新蘇州、創業新天堂、幸福新家園”的內心渴望,蘇州整體推進立體綠化已成當務之急。
發達國家城市的屋頂綠化、墻面綠化、棚架綠化等已有較普遍而豐富的經驗可供借鑒,國內先進城市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可供仿效,蘇州已從傳統的消費型城市成功轉型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以高架道路、輕軌和地面道路為主體形式的立體交通格局初步形成,蘇州市本身許多園林綠化的新技術可供推廣,全面整體推進蘇州的立體綠化時機已經成熟。建議:一要加強立體綠化的普及宣傳;二要制定立體綠化整體規劃、實施意見和推進計劃;三是建立激勵立體綠化的法規制度和政策保障體系;四是示范先導,分步推進,為打造蘇州國家級生態城市,建設宜居新蘇州具有重要意義。
[1]王仙民.屋頂綠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上海園林科學研究所,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J],2013(9).
[3]陳祺,主編.園林工程建設概論[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4]韓烈保,魏琦.屋頂花園(綠化)的種植設計[J].建設科技,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