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茹
(通榆縣第一醫院,吉林 通榆 137200)
患有肺心病的病人肺的呼吸機能往往出現一些問題,所產生的缺氧狀況可以使肺小血管產生痙攣現象,肺動脈壓力會有所增高。同時,在肺氣腫時,肺泡發生膨脹,肺毛細血管破裂,因而肺部的血液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所以右心室必須加強收縮,以期輸送足夠數量的血液來通過肺下,久而久之,右心室由于加重負擔繼而發生了肥厚擴大,最后引起心力衰竭現象。另外,因慢性肺氣腫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此時肺泡的換氣量減低致使動脈血血氧明顯發生減低促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促進兒茶酚的釋放也能導致對心肌的抑制,從而發生急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大多繼發于慢性肺部及支氣管疾患,所以病人會產生和伴隨有長期咳嗽,咯痰、氣短等歷史。逐漸發生心肺功能衰竭癥狀,如紫紺,呼吸困難、不能平臥、浮腫等現象,當并發呼吸道感染時,有發冷,發燒、咳嗽、吐黃色膿性痰、呼吸困難明顯加重,紫紺更加顯著。缺氧而二氧化碳潴留嚴重時,可出現頭痛、頭暈,煩躁不安,神志模糊或嗜睡,甚至昏迷、抽搐。這些肺性腦病癥狀的出現,病情危重。檢查有肺氣腫體征,如桶狀胸、胸部叩響加強、呼吸音低,心臟濁音界縮小、心音弱遠。在劍突處可聽到收縮期雜音,當發生心力衰竭時,呼吸困難、紫紺、浮腫、頸靜脈怒張、肝腫大,肝頸逆流陽性,也可發生腹水、腿腫。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治療及護理。心肺代償功能良好的的病人,在平時要多注意進行休息,避免產生過于勞累的問題。心肺功能衰竭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呼吸困難的病人要給半坐位。臥床久的病人應注意翻身,鼓勵咯痰,避免痰液積聚影響肺的換氣功能。病人在飲食上要給高熱、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因咯痰多時丟失大量蛋白質,應給其進行適當的補充。病人有心力衰竭時,要給低鈉、低鹽的飲食。避免其受涼,防止呼吸道感染。無心功能衰竭的病人,平時應加強橫膈肌的呼吸和練習。注意留取痰樣進行觀察,在用藥治療前留痰作培養,并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以供冶療期間的用藥參考。注意口腔護理。肺心病患者一般長期使用抗菌素進行治療,所以極易并發霉菌感染,故護理上必須認真給病人作口腔護理,發現頰釉膜或口下有針尖大小的小白斑,要注意涂片查霉菌并加用制霉菌素。腫心病有全身浮腫時,極歷發生褥瘡,宜每天3至4次用熱水毛巾按摩受壓的部位。受壓部位要用氣圈或者是棉花圈墊起,及時更換臥位,褥瘡是可以防止的。臨床上慢性肺心病常常表現為兩個進展期,所以應針對不同時期的表現對病人進行治療。
選用廣譜抗生素時必須注意可能的繼發真菌感染,一般選藥是青霉素40萬單位每日3至4次。嚴重感染者可用青霉素600萬至1000萬單位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內靜脈點滴每天一次。
排痰保持呼吸迎通暢,是治療肺心病很重要的方法。常用的有遠志合劑10毫升,一天3次,如痰液粘稠的可用5%碘化鉀5毫升,一天3次,或用10%氯化銨10毫升,一天3次。但應禁用嗎啡等鎮咳劑,因其可抑制呼吸中樞,誘致肺性腦病的發生,中藥祛痰效果較好。氧氣吸入能改善缺氧狀況,能補充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肌缺氧的需要。但在本病用吸氧療法也有缺點。因肺心病大都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只有在缺氧時才刺激呼吸中樞。當吸氧后隨缺氧的改善,消除了缺氧對呼吸中樞的刺激,反使呼吸減弱,血中二氧化碳潴留更多,可麻痹呼吸中樞,導致昏迷。又因為醫用氧不含水分,可并發粘膜干燥、糜爛、潰瘍、分泌物變稠,致使粘膜纖毛運動消失而加重分泌物潴留。平時氧吸人用的濕化瓶,還不能達到濕化目的。病人的牯稠痰液必須充分濕化稀釋后才能順利咳出或吸出,因此濕化對排痰是很重要的步驟。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與其他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治療有其不同之處,因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有心力衰竭時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方面相同??捎妹攸S治療,常用的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甙K加入葡萄糖液內掙脈注入。本病患者對毛地黃耐受性較小,故用量宜小,且應注忌藥物毒性反應的出現。病人尿量增多,浮腫消退,腫大的肝縮小、壓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劑,但對治療后無效的較重病人可適當選用利尿、強心或血管擴張藥。用利尿藥時注意每天記錄尿量,利尿過多在紅細胞增多的病例可使血液濃縮和血栓形成,或引起低鉀易促進毛地黃中毒,并有降低靜脈壓影響心輸出量的缺點。尿量多的應注意補充鉀鹽,多吃果汁。
一般心律失常經過治療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續存在可根據心律失常的類型選用藥物。
原則上是采用中西藥結合的綜合措施,目的是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誘發因素,減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發生,希望逐漸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復。由于本病多急重、反復發作,多次住院,造成病人及家屬思想、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極大負擔,加強心理護理,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信心配合醫療十分重要。
[1]鄭翠紅,肖惠敏,姜小鷹.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夜間各時段觀察與護理[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5(01).
[2]劉永娜.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體會[J].工企醫刊,2003(04).
[3]韓秋萍,白燕秋,李家寧.淺談肺心病患者的院外保健[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6).
[4]金素文.肺心病人的觀察及護理[C]//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2010.
[5]劉善武.Tei指數評價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左室功能的價值研究[D].中國醫科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