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穎
(甘肅 蘭州 730000)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是區別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它的“新”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有技術和理念上??梢哉f,新媒體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它的概念是不斷拓展的,它的表現形式是千變萬化的。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一方面由于我國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等方面與西方國家存在一定差異,西方反華勢力長期將我國視為“眼中釘”。加之我國在新媒體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其通過新媒體的滲透破壞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熱情和能力不斷提升,因此,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許多社會矛盾,如若處理不當,被別有用心者加以利用,則對我國家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新媒體已然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斷推動著社會形態發生著改變,這些都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時代下的國家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復雜。
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開展滲透、策反活動,并引導輿論發動政治攻擊,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具體做法有:網絡竊密、滲透、策反;制造反動網絡輿論;發布虛假網絡信息;策劃網絡反宣活動;丑化我國際形象等。
有數據表明,通過網絡攻擊對我國進行竊密和滲透正日益增多,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公布的監測報告顯示,僅2014年前6個月,我境內619萬臺主機被境外1.9萬臺主機控制。有境外間諜機構,設立數目眾多的網絡據點,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成熟的著名戰術“狼群戰術”、“蛙跳攻擊”等應用于網絡竊密和滲透,對我國進行瘋狂攻擊。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越來越多的邪教組織開始把注意力投入到新媒體傳播上來,有消息稱,目前已有上百個邪教組織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教活動。而法輪功組織無疑是將新媒體利用的最多、最充分的一個。他們使用13種語言,在全球25個國家建立獨立網站;僅在美國一個國家,就在46個國家建立了80個獨立網站。他們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宣揚對“教主”的個人崇拜,傳播包括所謂“經文”在內的有關法輪功的各項信息,組織跨區域集會活動,以及詆毀和攻擊我黨和政府;另一方面,法輪功針對中國網民研發了“無界”、“自由門”等翻墻軟件。而這些軟件的研發公司則直接受美國務院的資助。因此,有專家認為,用戶在通過翻墻軟件瀏覽法輪功網頁時,個人信息很可能被美國情報機構掌握。
事實表明,邪教組織,尤其是有境外資助背景的邪教組織,其對新媒體的掌控能力較強,這些都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帶來較大威脅。
新媒體使得民眾擁有了更多方便、快捷的發布信息的方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一特點在新媒體上表現的更為明顯,暴露社會不公和陰暗面的消息往往能更加迅速的傳播,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不惜以造謠的方式嘩眾取寵,雇傭“水軍”迅速炒作,使話題發酵,有的是在部分真實事件的基礎上捕風捉影、斷章取義、歪曲事實炮制吸引眼球的“爆點”,誘導公眾增加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以達到其政治目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網絡群體性突發事件上,所謂網絡群體性事件,即該事件發起于論壇的帖子、微博等(無論是真實消息還是虛假消息),隨著跟貼或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不排除人為的造勢手段),經由新媒體固有的互動效應快速放大形成嚴重的網絡輿情,在此過程中,若缺乏必要的權威的信息公開(或公開時間嚴重滯后)和輿情疏導,很有可能最終升級為現實社會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2009年,一篇題為《開封杞縣鈷60泄漏》的帖子在網絡不斷流傳,引起網絡熱議,最終導致杞縣卡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新媒體憑借其傳播速度快、多元復雜、傳播無界、即時互動和隱蔽難控等特點,成為現代社會主導性信息傳播方式。海量的網絡信息,一旦被用作對一國實施政治攻擊,其對內可直接威脅政權和政治制度的穩定,對外則可以惡化其政治外交環境,進而對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由于普通民眾的保密意識還不強,國家機密和各種重要信息面臨越來越多的泄露渠道和泄密可能。據國家保密技術監察中心介紹,目前廣泛使用的3G、4G手機,其竊密目標具有針對性,竊密過程相對容易。境外間諜機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缺口,竊取國家機密。因此,新媒體的面世和大量應用,給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給各類信息保密工作、國家安全立法工作以及打擊間謀犯罪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面對新媒體給國家安全所帶來的挑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積極面對,努力采取措施迎接挑戰,最大化減少對社會政治穩定帶來的影響。
新媒體給了普通大眾在非網絡時代無可比擬的話語空間,但同時也誘發了過去不曾面對的新問題,種種誣陷、造謠等網絡暴力由于網絡發言者身份的不確定性,很多人因而借新媒體宣泄現實中的個人不滿情緒。面對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新媒體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相關立法和執法的滯后幾乎是必然的,然而任何自由都不是無限的,個人自由的無限擴張必將導致他人的利益受損直至社會體系的崩壞。這就要求政府在此問題上必須能根據已經發生的問題充分研究分析,必須在技術發展趨勢具備一定的前瞻性來制定、完善相關法律,在法律上對新媒體的言論和行為予以規范,使其符合一般法律法規的約束,而非處于“法外之地”。同時,要加大違法成本,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和平年代公眾生活在幸福和諧的氛圍中,普遍沒有親身體驗過國家的危難,對于民族存亡概念模糊。國家的發展需要面對世界風云變幻,中國需要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需要我們的教育能夠培養出既能適應國際社會發展、又具備很強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新型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對國家安全的宣傳力度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著力培養公眾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和水平。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情緒總體基調是好的、是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負面情緒,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的偏激思想和言論反而會更容易得到響應。因此,新媒體應當積極發揮正面輿論引導作用。一是創新思維方式,努力做好主題宣傳,將黨和政府的聲音有機地融入網絡文化和活動中。二是對社會熱點問題,巧立視角,積極搶占第一時間和輿論制高點,表明正確論點和態度。三是學會利用新媒體作為我對西方輿論進行反制的有力工具,通過掌握網絡話語權來掌握輿論主導權。
一是要建立完善長效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一方面在組織協調性上,另一方面是在支撐力度上,保障信息網絡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可靠運行。二是強化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報告;立即隔斷網絡,防止擴大影響;保護現場,及時取證,分析、查找原因;消除不良信息,防止進一步傳播,降低事件影響。三是要調動政府部門、公共行業和商業團體的積極性,建立有效的溝通聯動機制。四是大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后續發展能力。
要充分重視國家安全機關在產業布局和相關行業的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作用。在一些重大規劃項目中,讓國家安全部門提前介入并全程參與,從國家安全角度對項目審查防控,也通過這一舉措,提高各行業的國家安全意識,逐步促進各行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對社會各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對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挑戰。但我們在防范新媒體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的同時,也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為國家安全所用,積極有效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不斷促進國家安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步。
[1]熊澄宇,金兼斌.新媒體研究前沿[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3]黃永垠.互聯網與國家安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
[4]馬振超.微博時代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面臨的新挑戰[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