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中共昌黎縣委宣傳部昌黎日報社,河北 昌黎066600)
昌黎縣民風淳樸,人民崇善行善,恭而有禮。安山鎮后所營村農民徐長霞帶著公公改嫁,2008年榮獲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提名獎和河北省道德模范。龍家店鎮汪上村老人王文彬63年如一日守護烈士墓,2011年榮獲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多年來昌黎縣一直堅持“孝行昌黎禮進萬家”文藝演出、感恩浴池建設、好婆媳評選、孝道獎金發放,使“善行昌黎”建設具有廣泛牢固的社會環境和群眾基礎。
有良好民風為基礎,模范標桿作引領,昌黎縣的好人好事、先進典型,進一步集中涌現,并呈現出了人數增多、群體增加的新趨勢。現役軍人劉永強、企業職工張立臣、城郊區農婦馬艷泉入選2012年中國好人榜。樂于助人的三輪車夫楊金波、殘疾人創業的典范趙振岐、急公好義的知心大姐王麗萍,熱心公益的王世杰,獲評秦皇島市平民偶像。全縣50個愛心組織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紅螞蟻”愛心協會累計為白血病患兒、換腎患者、特困家庭捐款24萬多元;“小雨點”愛心協會以“80后”、“90后”為主體,成立1年半共捐助30個孩子和家庭,共捐出63588元;老奤文化研究會多年來致力于孝文化傳播,組織“孝行昌黎禮進萬家”活動30余場,為雅安地震捐款2萬多元。
注重家庭教育。評選“十大杰出母親”、“十佳好兒媳”,創建家庭教育指導站,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出版《家庭教育指導報》評選“書香家庭”,發揮家庭教育在“善行昌黎”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學校教育。開展“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教育實踐活動、“經典誦讀等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抓好單位教育。在全縣開展科學發展、趕超跨越“十佳”集體、個人標兵評選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引導社會教育。鼓勵“紅螞蟻”、“小雨點”等社會組織開展善行活動,鼓勵組織村級藝術節、廣場舞大賽,組織草根宣講家基層宣講,舉辦公民道德教育論壇。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辟“打造沿海經濟強縣,建設富強昌黎;建設秦皇島次中心城市,建設美麗昌黎;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先行縣,建設幸福昌黎”“三大主戰場”,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攻重點、抓改革,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建設。著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縣綜合文化站設置率達100%,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蓋率達100%,全縣110余個文藝團體活躍在城鄉,建成村級文化廣場120個,文化示范村54個,文化示范戶85戶。推進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明禮誠信、開放包容、擔當進取、感恩奉獻”為主要內容的新時期昌黎精神為切入點,大力弘揚新時期雷鋒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舉辦報告會、交流會,讓先進典型現身說法。以藝術團、文化館、圖書館、詩詞學會、東山大舞臺、文化廣場為陣地,編創一批廣播劇、老奤劇、小品、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以文體活動為手段,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匯演、各類比賽活動,寓教于樂,惠民利民。以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鎮村為單位,挖掘凡人善舉,將好人善行事跡整理成冊,把無形“善意”轉化為有形材料。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站、戶外廣告等媒體進行有聲、有色、有圖景的全覆蓋宣傳。每年舉辦一次“昌黎好人”評選,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探索建立道德建設連續機制,保證“善行昌黎”建設的連續性和持久性。確立明確的獎勵機制,表彰獎勵好人好事善行義舉。轉變教育機制,開設傳統文化和美學、哲學課程,讓傳統美德教育從娃娃抓起、價值觀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保證公務人員行為道德規范。建立懲罰機制,形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制度導向和保障,使爭做好人、多做善事在碣石大地上蔚然成風。
“善行昌黎”活動開展兩年多來,互助之風、誠信之風、敬業之風、孝老之風在昌黎大地勁吹,活動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善行昌黎”活動開展以來,激發起全縣人民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新昌黎的信心和決心,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2014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48元,城鄉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昌黎縣4000多名黨員積極參加“港城先鋒·紅色義工”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組成194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為百姓心貼心地服務、實打實地辦事。全縣數千名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遍布城鄉。
“善行昌黎”活動開展以來,進一步提升了黨政部門的服務意識,廣大干部愛崗敬業、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展現。全縣倡導開展“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昌黎人”活動,各行各業涌現出一批立足本職、無私奉獻、業績突出的十佳標兵、優秀員工、優秀黨員干部、拔尖人才等典型。地稅、電力、熱力、行政服務中心等窗口單位推行錯時服務、承諾服務、提速服務、抱團服務、網上服務等數十項便民措施,提升了服務質量,樹立了部門形象。
以“孝賢文化”引領文明新風尚,全縣418個村,以孝賢文化為特破口,把孝賢文化寫進村規民約,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全縣建起多家感恩浴池,敬老愛親之風吹遍碣石大地。通過“十大杰出母親”和“十佳敬老好兒媳(好女兒)”評選活動,使一批為國教子、以德育人,有文化、懂教育、有強烈家庭和社會責任感的孝慈典型脫穎而出,成為當地群眾學習的標桿和榜樣。
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月評十佳”、“評選表彰學習道德模范”等活動,共有數萬人次參加了各類評選,興起了崇尚好人、爭做好人的熱潮。近年來,全縣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1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省、市級道德模范14人(包括提名),3名個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培樹全市平民偶像9名,愛心組織達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