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波 陳兆波 孫紅杰 鄒學軍 張萬筠
(大連民族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遼寧 大連116600)
2013年11月26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意見中提出,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進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從明確改革目標、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養方案、改進課程教學、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強化學位論文應用導向、推進與職業資格銜接、充分調動研究生積極性主動性、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質量保障體系、鼓勵開展聯合培養、支持開展改革試點等十二個方面提出了意見。明確改革目標,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教育部原副部長陳希曾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否與職業資格銜接不僅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能否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標志,也是直接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專業學位從其誕生開始就強調職業背景,但其中也蘊涵著創新性,這和學術學位既有關聯,又有本質的區別。因此,相關高校應該準確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職業資格認證恰恰指明了方向。職業資格認證所要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是各行業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進行的總結和凝練,將其具體要求融入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校期間或畢業后可以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和認證,進而達到從業的標準。
與學術型學位相比,專業學位模式對學術上的要求相對低些。但作為與學術型學位同等重要的學位類型,專業學位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水平。所培養的學生如果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或者只會紙上談兵,就會失去市場和競爭力。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是否合格主要取決于是否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建立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之間的有效鏈接,既便于研究生對自身知識能力和實踐技能形成可衡量的內在認識,又保障了其外在的質量監督機制。
一個領域包含若干個專業,各個專業相互關聯著而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以現行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和標準為準則,探索專業學位培養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實現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標準的銜接,縮短獲取職業資格的時間,以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投入到我國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主戰場。
結合我校領域培養下學科跨度大的特點,建立了跨學院的聯合培養模式;各個方向獨立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和統一的實習基地相結合,建立了跨企業的聯合培養模式,同時制訂聯合培養方案,優化組合研究生課程體系,實現了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標準和要求的有效銜接。
建立與職業資格密切聯系的校企指導教師隊伍,聘請工程領域具有較好科研基礎和科研成果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指導教師并開設課程,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了其實踐水平。
校內加強實驗設備與相關建設,為學生進行校內試驗,提高動手能力提供條件;校外與工程施工、設計、運營等單位結合,加強開放交流,選派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到上述單位進行培訓實習,開展學位論文的相關研究,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1.4.1 資源共享機制
以大連民族大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重點學科等和研究生實訓基地為主要平臺,充分利用各單位科研經費、設備、軟件設施、圖書資料及其它物質條件,形成跨學院跨企業聯合培養的有效資源。
1.4.2 聯合培養機制
按照教育部關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有關要求,以有效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為側重,依靠具有較深學術造詣的多學科導師團隊,借助校企多學科協同攻關的獨特優勢,研究提出構建強化基礎性、前沿性和學科交叉性的跨學院跨企業聯合培養機制。
1.4.3 管理機制
以保證跨學院跨企業聯合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為前提,強調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加快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同時體現“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構建導師、研究生和培養環境三者和諧發展的管理機制。
增加案例教學與現場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滿足職業資格考試中的專業能力要求。
1.6 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對接模式
1.6.1 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完全對接
學生在校期間,所學課程和培養要求,得到職業資格考試的認可,學生畢業時,既獲得學位證書,也可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1.6.2 課程豁免
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可豁免一定的考試科目。
1.6.3 縮短職業資格考試實踐年限
學生如獲得相應專業學位,可提前一定時間具備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資格。
1.6.4 與國際職業資格考試銜接
專業學位研究生具備參加有關國際職業資格考試條件,并可豁免一定的考試科目。
在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制度完全對接、課程豁免、縮短職業資格考試實踐年限、與國際職業資格考試銜接的假設基礎上,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保障,以實現二者的有效對接。結合我校領域培養下學科跨度大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資格能力培養,探索跨學院夸企業聯合培養模式,實現領域培養模式下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標準和要求的有效銜接。建立與職業資格密切聯系的校企指導教師隊伍,聘請工程領域具有較好科研基礎和科研成果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導師,進行聯合指導,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工程施工、設計、運營單位聯合,加強開放交流,選派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到上述單位進行培訓實習,開展學位論文的相關研究,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構建聯合培養模式下的培養機制與管理機制,為專業學位培養質量做保障。